新闻
-
75家医疗机构提供儿科夜间急诊
北京市多措并举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市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市共75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 市卫健委要求所有二、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设儿科专业,提供儿科门诊服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
-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19宗地,土地面积100公顷,地上建筑规模221万平方米。据悉,这19宗地将最晚于11月20日组织发布出让公告。 第三轮拟供应用地...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财经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赏花经济,如何玩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2/04/11 旅游 浏览:110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四月清明,春光煦暖,万物复苏,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经历了寒冬的沉闷单调,迎来了春天的花开绚烂,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漫看油菜花开遍田野,感受樱花瓣飘落肩头。在长途旅行受限的今日,在本地、近郊赏花成为出游者的首选,各地纷纷创新赏花产品,融入文化创意,探索业态融合,形成火热的赏花经济,也为旅游市场带来春的生机。
短途游成“主旋律”
繁花邀约,赏花需求热度大增
清明假期,江西省林科院的樱花正值盛花期,樱花环湖而种,与水面相映成趣,水清岸绿,春意盎然,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踏青,在花海中拍短视频,铺开垫子坐在花树下……正在拍照的周芳萍高兴地说:“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初,我都会带一家人来这里打卡赏花,仿佛人在画中游,真是太美了。”
随着全国陆续进入花期,赏花活动、文化节、花主题的旅游线路纷纷推出,“赏花热”在各地兴起。北京的“京城游园赏花季”推荐了111家公园赏花片区,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的梅花,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杏花节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赏杏花、品美食,体验非遗文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周边游、本地游、短途游成为假日旅游“主旋律”,亲子自驾、徒步、骑行等多样的出行方式体现着人们对春季出游的热情。
途牛平台数据显示,3月以来,“赏花”相关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106%,其中油菜花、樱花、桃花是城市及近郊赏花的大热门。同程旅行搜索数据也显示,3月以来人们对赏花的关注度大幅上涨,其中樱花较2月环比增长近120%,油菜花环比增长近300%,桃花增长30%。
还有不少游客动身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去嗅一嗅花香。西藏林芝的桃花节在3月至4月举办,携程平台上,林芝度假产品订单量同比上涨95%;近一个月“林芝”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100%。全国最早的油菜花海所在地云南罗平,看落“樱”缤纷的古都西安,近一个月搜索热度分别增长205%、85%。每年四月,牡丹花开洛阳城,3月至4月洛阳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逾30%。
“人们对赏花的热情带火了目的地。”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告诉记者,“越来越多赏花目的地告别传统单一的赏花形式,根据当地特色带来各异玩法,将赏花与徒步、露营、美食等体验相结合,带动目的地热度一同大涨。”
“就近找个郊外赏花地野餐露营,或者在乡村民宿住上一晚,可能是清明小长假最适合的‘打开’方式。”途家民宿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之后,游客对乡村民宿、整租院子民宿需求大为提升。很多近郊民宿在清明假期以前就订完了。”
旺盛的赏花需求明显地带动了周边民宿酒店市场的增长。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2月最后一个周末,杭州西湖、灵隐寺、杭州花圃等景点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环比均增长30%以上;重庆南山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50%,黑山谷、缙云山等近郊赏花地的很多酒店周末观景、亲子房间早早售罄。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更丰富的体验内容、更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让游客不再“走马观花”,而是选择在赏花地附近多住一晚,提升赏花游的“含金量”。
解锁游玩新姿势
创意层出,赏花文化别具韵味
“唐风古韵兴庆宫,万紫千红满园春”。在陕西的兴庆宫郁金香、牡丹春季花卉展上,近万株牡丹花搭配唐风古韵屏风的造型,凸显唐兴庆宫历史文化魅力。华服爱好者、汉服社团开展了“华服花海游园”活动,在牡丹花盛开期间进行“唐明皇杨贵妃游园赏牡丹”主题互动。在河南,第四届河南云台山汉服花朝节冲上热搜,似锦繁花中“竹林七贤”“十二花神”的风姿点燃了年轻人对于“汉服赏花”的热情。
从古人赏花时燃香抚琴、吟诗作赋,到今天丰富的赏花文化节庆,赏花成为充满韵味的文化活动。不少地方创新赏花形式,将传统习俗、历史典故融入其中,汉服、古筝、书画、非遗体验……美丽的花海和传统文化元素相得益彰,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国潮。3月,马蜂窝站内的“全国赏花地图”专题之下,各地“汉服赏花”的内容量上涨近60%。
除了文化活动,各地在游玩方式和产品上推陈出新,结合游客更多元和深度的需求,在赏花游中融入新的体验元素。赏花游与露营、研学、康养等相结合,业态创新让赏花的行程更加丰富。在四川嘉阳,游客可以在赏油菜花的同时,来一次蒸汽小火车、矿井探秘的体验游;在西藏赏花,藏装拍摄、无人机航拍、露营体验成了特色打卡玩法。在江西婺源,“油菜花+国风”“油菜花+音乐”等复合型赏花旅游产品,让游客从单纯的“走马观花”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深度体验婺源美食、民俗和文化。夜间赏花也成了时尚——北京玉渊潭、武汉东湖樱花园、南京梅花山等地纷纷开放了赏花夜场;在南京傅家边十里梅林,璀璨的灯光勾勒出夜晚梅花的奇幻之美。
在武汉东湖樱花园,一个可爱的吉祥物楚小樱带着各类文创产品亮相。花瓣形状的樱花油纸伞、散发着淡香的樱花扩香石、正反两面绣着浪漫樱花的团扇,都成为热门拍照小道具;樱花冰箱贴、钥匙扣、樱花卡、风铃等高颜值纪念品,每款销售量达数千件。“楚小樱是以东湖樱花为原型设计的IP形象,希望通过楚小樱展现荆风楚韵的历史文化。”武汉欢乐丛林工作人员李念介绍。
在不少热门赏花地,花卉周边文创产品突显了创意,受到无数游客追捧。在业内专家看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不少文创产品一改过去旅游纪念品单一雷同的弊端,不仅外形美观,还兼具生活实用性和文化主题,逐渐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周边产业。
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边的林渡暖村,1200亩的油菜花田3月以来进入了花期。今年,当地开发了亲子研学产品,将特色民俗、自然研学课程融入大自然体验中,让亲子家庭体验田野和乡村之乐。在春日自然研学课堂,老师任军带着孩子们走进油菜花田,近距离观察油菜花的特征,介绍油菜花的花期、成长和花开的过程,给大家讲解菜籽油的由来。在太湖边的湖滨湿地,老师带孩子们观察在此越冬的冬季候鸟。在田间,抓田螺,看蚂蚱,观察油菜花田里的蜘蛛、蝴蝶以及树根里还在冬眠的天牛……
在城市生活之余,趁着节假日,到近郊来一场原生态的旅行体验,成为很多亲子家庭的出游选择。一片片广袤的花海,一株株开花的苗木,让人们感受到与城市不同的赏花场景。在主题农场赏花踏青,到乡村住精品民宿,尽情享受周末和假日的休闲时光。
当前,乡村主题已成为中小学生群体研学旅行的热门选择,各地中小学校的春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乡村,孩子们有更多时间走向大自然,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野趣。在沈佳旎看来,春天万物复苏唤起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乡间除了可以满足人们赏花踏青的需求,还可以进行农作观赏,听一听自然课堂,体验农事采摘,更适合亲子家庭和研学团体。
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优质乡村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国内目的地将赏花与多种业态结合、与当地古镇文化串联,形成更丰富的出游线路,精品民宿和露营地开进花海中,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赏花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也助力了乡村振兴。美食、土特产以及农事、民俗体验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带动了乡村的康养、休闲、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该负责人说。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赏花经济受制于赏花停留时间短,产业相对较难延伸。近年来,各地开始积极探索赏花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产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的延伸,通过不同花卉的最佳赏花时间延长花期,打造四季产品。例如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已建成投运彝山花谷、长春谷、汇境花卉等以花卉为核心吸引力的景区景点,逐渐形成“四季有花”“全年有花”旅游格局;一系列康养旅游项目的落地,让百里杜鹃从短暂的赏花游向四季游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