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曾毓群 张兴海试驾问界M9
日前,宁德时代曾毓群与赛力斯张兴海一同体验问界M9,曾毓群首次尝试智能辅助驾驶,直言其驾驶水平堪比老司机。 近日,张兴海与曾毓群共同试驾问界M9,曾毓群表示自己第一次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称赞问界M9的驾...
-
问界荣获2024《品牌引力榜》Top8 位列国产新能源汽...
近日,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与腾讯新闻联合发布2024《品牌引力榜》年度版。此次榜单容量进一步扩充至60,旨在更为全面地网罗过去一年中最具市场引力的品牌。问界2024年在品牌热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财经
-
助燃“第六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 北京体彩公信狂欢...
8月11日晚,“第六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暨京津冀体育消费节”线下嘉年华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圆满收官。本届体育消费节以“体育+”为引擎,集聚“新场景、新品牌、新消费”,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挖掘新型消费潜力,链接美...
-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
5月31日晚,蓝宝石赛场星光璀璨,激情沸腾!随着象征中式九球最高荣誉的荆棘王冠杯被高高举起,北京昌平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历经15天的激烈角逐,...
-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贝莱德为首财团的天价交易。 本报最近收到可靠消息,这宗交易得以谈成功,最关键的其实是TiL主席和MS...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科技冬奥推动产业创新突破智慧成果加快“飞入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2/02/21 科技 浏览:381
赛场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精彩纷呈;赛场外,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消费火热升温,冰雪产业在低碳技术、数字科技的驱动下正蓬勃发展。乘着冬奥会的东风,人民网推出系列报道,从多角度阐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展现冬奥+、冰雪+的强大的经济溢出效应。
破纪录了!
又破纪录了!
自冬奥会开赛以来,“冰丝带”里几乎每一枚金牌成绩都打破了奥运纪录。
“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北京冬奥会,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是对“科技冬奥”的最好诠释。更加可贵的是,这些科技成果,将在后奥运时代“开枝散叶”,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冬奥的“智慧遗产”。
奥运赛场绽放“科技之光”
“这是我滑过最棒的场馆!”2月6日,刷新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奥运会纪录的瑞典选手范德普尔在赛后感叹。
作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速滑馆,这块“最快的冰”不仅能精准控制赛道冰面温差,同时也让场馆碳排放量接近于零,成为“最环保的冰”。
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科技冬奥”为运动员带来更好、更公平的竞技体验。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0.016秒的优势摘金,赛场上的计时系统可以精确到毫秒。
赛场之下,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正体现在冬奥的方方面面。在开幕式上,通过5G+8K视频技术直播,为因疫情不能到场的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官盛宴,切身感受科技奥运之美。在冬奥村,运动员的房间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智慧餐厅的机器人主厨,可以实现24小时的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服务。
奥运会发展到今天,比拼的不仅是体育技能,也是在比拼科技进步。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事,各项尖端科技“百花齐放”;同时,这场全民共享冰雪的盛会,成为中国科技向世界展现实力的绝佳舞台。
科技冬奥推动创新突破
“我负责精不精彩,航天负责成不成功。”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一次彩排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开幕式流程“零失误”的完美呈现,背后是航天技术的支持。而开幕式上令全球观众赞叹不已的主火炬台、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则是由中国企业京东方自主研发设计。
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北京冬奥会众多“黑科技”的背后,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科技冬奥”是广大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专家解释,“科技冬奥”专项是针对冬奥中涉及到的领域内共性技术难题,聚集全国优势力量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给一笔经费。要求立项时就必须回答:有没有解决国外有、国内没有的技术?国内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有没有解决冬奥会场馆建设史上碰到的独一无二的难题?必须很好地满足上述一条或多条标准,才有可能立项。
“科技冬奥”虽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役,但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在最高海拔两千余米的延庆赛区,天气环境恶劣,之前是无水、无路、无电、无通讯的“四无”区域,信息网络建设难度极大。其中赛时关键信息和办公通信功能的奥运信息网络(OIN网络)由联通数科负责建设。项目建设期间,“90后”OIN网络主管杨汉昭每天往返30公里山路,自带方便面和烧饼面包充饥,遇到极端天气甚至步行5公里盘山路将设备人力搬运上山。他说:“冬奥会是国之盛事,一点错也不能出,我们一定要保证赛时网络完美运行。”
“科技冬奥”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毅表示,借助冬奥平台,真正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受到关注,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研发能力。
“同时,多项破解传统痛点的数字应用形成的震撼效果,将吸引更多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创造新价值。”孙毅说。
智慧成果释放“溢出效应”
“北京冬奥会新技术正走在推广应用的路上。”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
据悉,冬奥期间,200多项技术先后测试,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
在不远的未来,这些科技成果将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京张高铁智能创新成果已经在其他铁路上部分应用了。”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课题二负责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军介绍。
为迎接冬奥,京张高铁全面升级为“世界首条智能高铁”。在服务方面,开通了英文票务、计次票和定期票、人工远程协助售票系统、全线5G高清转播和智慧观赛、旅客无接触出站等特色功能;在安全运行方面,构建了高铁运营安全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安全运行技术、视频监控和风雨雪及异物监测平台等。马建军预计,这些共性技术,将很快在全国铁路推广。
此外,据介绍,8K节目、8K频道及8K屏幕,正在走向公众。云转播这项新型的转播模式,未来也将更多服务各项大型活动。氢燃料大巴在延庆、张家口提供赛时交通服务保障,赛后将继续用于城市运行。由秸秆、玉米等原材料制作的生物可降解餐具,全面用于冬奥会餐饮服务,未来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还有其他众多的智能化服务,未来都将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王磊总结道,“数字媒体、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的科技成果,都会成为重要的、宝贵的奥运‘遗产’,在赛后进一步推广应用,继续惠及我们每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