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银行保险业支持春耕备耕确保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田间地头”

新闻

金观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金观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

  • 15国已就位!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6月2日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2日零时刚过,在青岛市市北区的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海关...

  • 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公布

    北京紫竹医药经营有限公司因实施垄断协议被罚1264.36万元。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被限定最低价格垄断的涉案商品为紧急避孕药“金毓婷”和“毓婷”。这一案件是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 市市场监管局公布...

  • 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发布 513处街巷胡同和天安...

    记者1日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近日获市政府批准,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对社会公布,国兴胡同、北京站街等513处街巷胡同,以及天安门广场、东四等46处片状地...

  • 今年汛期雨量和大雨日数略偏多 北京全市将治理1307...

    6月1日,北京正式上汛。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今年汛期本市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为5天左右,比常年同期略偏多。全市将新开工10处积水点治理工程,对1...

  • 关注预警 合理出行 安全度汛 人人参与 ——北京市人...

    亲爱的市民朋友: 您好!目前,本市已进入汛期,极有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和短时强降雨,极易在山区造成山洪泥石流、在城区形成内涝积水等洪涝灾害,同时降雨往往伴随着大风、冰雹、雷电,容易造成高空坠物、树倒...

财经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经济客群合作论坛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

5月30日,正值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落下帷幕之际,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

  • 营造“森林+田园景致”休闲空间 12公里上庄绿道开放

    古香古色的亭子、层峦叠嶂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路、鹅卵石岸的溪流……1日,海淀区上庄镇上庄绿道正式开放,这条沿沙阳路两侧建设的12公里绿道,为市民营造了“森林+田园景致”的休闲空间。 沙阳路是本市“十五规划...

  • 环球影城旁将再添3座酒店

    五星级洲际皇冠假日酒店、四星级万达锦华度假酒店、洲际智选假日酒店……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所在地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随着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和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稳步建设,未来将再添3座不同等级的度假...

  • 昌平一工地无证违规动火作业 涉嫌严重违法被移交公...

    临电随意敷设、没有焊工证违规电焊、近5米高脚手架直接放在碎石片上……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市应急局和昌平区应急管理局大排查大整治联合执法分队,对昌平区在建工程进行突击检查。 当日,联合执法分队来到...

  • 深入千行百业 数字经济领域就业规模不断增长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为工厂量身定制最优方案,让机器更“聪明”;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借助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果蔬种植智能作业;互联网营销师,通过精心选品、视频创推,让产品卖得好、销得广…… 当前正是...

  • 从“网红”到“长红”,将“流量”变“留量”

    借助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一批新老网红城市在线上“圈粉”无数。从“8D魔幻”的重庆、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到因热播电视剧走红的广东江门和云南大理,再到因烧烤“爆红”的淄博等,不少城市凭借自身特色吸引...

银行保险业支持春耕备耕确保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2/02/20 财经 浏览:100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

一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繁育、农机装备、粮食流通收储加工……农业生产全链条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

2月17日,在银保监会召开的第28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湛东升;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张青松;中国农业再保险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莉分别介绍了金融支持春耕备耕的举措。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信贷支持春耕备耕力度

“计划今年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1500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1000亿元以上。”张青松表示,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的信贷供给,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生产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的信贷需求。

湛东升表示,截至今年2月10日,农发行共发放春耕备耕贷款70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今年,预计农地贷款投放将不低于1000亿元,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200亿元,支持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菜篮子”工程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

同时,银行在贷款利率上给足优惠,在期限上适度延长,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低成本的信贷支持。“今年我们聚焦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在利率上给予对客利率和内部定价双重优惠,在期限上对纳入省级(含)以上‘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贷款期限适当延长,对列入今年全国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的项目倾斜力度更大。”湛东升表示。

实际上,信贷的量增与利率的优惠离不开金融科技创新。“农行运用金融科技让广大农户在手机上可以自助申请小额可循环运用的‘惠农e贷’,目前已惠及近500万农户,力争今年全年累计投放7000亿元以上,余额增长1000亿元以上。”张青松介绍,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不断丰富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场景金融,助力春耕备耕驶上科技快车道。

“我们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运用‘产业+’‘供应链+’等模式,实现对产业链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项目融资困境。”湛东升说。

加大金融投入助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是万物之源,耕地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是服务“藏粮于地”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1年农发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1448亿元,贷款增速78%,投放力度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农发行农地贷款余额达3300亿。”湛东升表示,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农发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金融服务加快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紧盯国家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大力支持耕地建设,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增加耕地产出。按照“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的要求,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湛东升指出,农发行提出了耕地保护提升、农地综合整治、农地产业振兴、农地生态服务、农地制度改革、农地新型抵押等6大支持路径,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周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的特点,最大限度给予利率优惠,适当延长贷款的期限,扩大业务授权,保障了项目用款需求和建设任务落地。

“农行围绕国家2022年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因地施策创新增加金融支持。”张青松介绍,深化与水利部合作,完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专项政策,加大国家水网骨干工程,172项及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金融服务力度。对符合监管要求的灌区建设、高效水节水灌溉项目等优先准入,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助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业再保险保障发挥“稳定器”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让农业保险更好地走进农户、惠及农民,对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的功能,农业保险越来越成为我国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内容。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将积极发挥农业再保险分散农业大灾风险的作用,筑牢防风险底线,全力支持春耕备耕。”郭莉表示,截至2月16日,中国农再为226万次的农户提供超过95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支持农业保险行业承保了6.4亿亩耕地,12.6亿头畜禽,2.9亿亩森林。

郭莉介绍,今年春耕开始前,中国农再已提前安排好2022年风险保障,与全部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风险分担协议,对春季生产投保农险的农户一次性承担其全部农险损失的20%,支持承保机构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预计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万亿元以上。针对今年春季部分地区可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的情况,中国农再将紧盯农业保险大灾风险,通过再保险的调控功能,完善大灾风险保障,优化风险分散机制,扩大保险保障能力。

“我们正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公司‘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建设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支持有关方面和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及时掌握春耕春种情况,全面助力提升春耕备耕服务效能。”郭莉表示,加强与承保机构业务合作,引导承保机构发展更高保障的农险业务,支持承保机构加大春耕保障类产品创新力度,落实有关监管要求,配合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地实施,为金融保险服务春耕备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