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向智而行 破局增长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
图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现场 2024年11月15日,由财能科技主办的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财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授以及企业CFO、财务总监等近600人出席论坛。本...
-
火热报名中!11月15日·北京,邀您共赴2024财能书院...
2024年,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加速冲击千行百业,众多企业深陷转型困局,亟需发掘增长新动能。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变革先机,打造一流数智化财务管控体系,赋能业务开...
-
2024“白塔夜话”文化活动启幕,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
9月24日晚,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白塔夜话”文化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北海公园阐福寺启幕。图为乐手现场演奏。 ...
-
动码印章创新防伪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建设,加速数字...
数字经济代表全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中国已成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数字经济领先国家,为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北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
-
专访爱普生中国总裁岩崎哲也:携手中国伙伴迈向更...
“面对当下的全球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爱普生拥有的‘省、小、精’技术,无疑为改善环境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爱普生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岩崎哲也在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时谈及,“省、小、精”...
财经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
利安护航 与宁同行—— 利安人寿超200亿保险保障助力...
3月17日,2024南京半程马拉松在南京建邺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鸣枪开跑。全球2万多名跑者齐聚南京,奔跑在“全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领略长江之滨古都城市的厚重,感受生生不息、协同包容的长江文化。利安人寿连续...
公募涌现自购潮 传递积极信号
发布时间:2022/01/20 财经 浏览:207
2022年以来,基金自购潮再度涌现。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公募大举出手,李晓星、陆彬、杜猛等知名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业内人士认为,自购彰显投资信心,给市场传递出看好后市的信号。虽然开年以来市场波动明显,但绩优基金经理的基金规模并没有出现明显缩水,基民已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
南方基金自购2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2022年以来共有6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合计自购规模达2.85亿元。其中,南方基金以2亿元自购南方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联接基金,该基金于1月11日宣布成立,成立规模7亿元,南方基金的自购比例达到了28.62%。此外,博时基金以1000万元自购旗下博时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联接A。
金牛基金经理冯明远管理的新基金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混合基金于1月12日开售。据信达澳银基金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该公司已运用自有资金500万元认购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混合基金。该基金在首发当天获约30亿元认购,在新发基金中颇为亮眼。
除了基金公司外,陆彬、杜猛、李晓星等知名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使得这波自购潮热度直线升温。
拟由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基金于1月6日至1月19日发售,陆彬及公司研究团队出资600万元认购该基金,汇丰晋信基金的管理团队(不含陆彬)也出资720万元认购。而早在2021年5月,陆彬就曾出资506万元认购当时的新产品汇丰晋信核心成长混合基金。
1月10日,上投摩根投资总监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沃享远见一年持有发行。杜猛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拟于募集期内出资500万元认购该基金。
1月4日,金牛基金经理李晓星和张萍联合掌舵的银华心兴三年持有开启发行,两位拟任基金经理分别出资200万元、100万元跟投新基金。
彰显投资信心
深圳某公募产品人士表示,2022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基金发行未见“开门红”。面对这一局面,基金公司投入自有资金,帮助自家产品顺利发行成立;基金经理也以自购彰显投资信心,给投资者传递出看好后市和自家产品赚钱能力的信号。
华安优势精选拟任基金经理盛骅表示,尽管短期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波动压力,但中长期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在下阶段的配置思路上,将围绕经济增速常态化与政策逐渐退出进行布局。在新基金的管理中,仍将坚持自己的研究和投资框架,从多个维度精选优秀公司,尤其当这些公司遇到短期压力、市场产生一定的分歧时,很可能是不错的进入机会。
冯明远表示,新基金的投资将聚焦时代方向,紧随中国科技发展大潮。中国产业升级将持续深化,当前时期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周期的初期阶段,科技产业发展将大概率长期保持高景气度,逐渐构建起制造业产业链黏性,形成出色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新兴科技主题依然是未来几年A股市场的主流投资机会。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高端制造三个方向。
陆彬表示,2022年宏观环境、流动性都有望更加友好。当前,A股长期结构性机遇已经开启,把握不同时期的市场结构性主线,或许是获取持续超额收益的重要前提。
建立常态化思维
华南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开年新发基金遇冷,是本轮基金自购的大背景,自购是应对发行遇冷的常规举措。但从长远来看,建立起常态化思维才是做好基金发行和投资工作的关键所在。
“从短期来看,假如第一年基民赚了钱,第二年基金就好卖;如果第一年亏了钱,第二年基金就难卖。2021年基金整体的加权收益率是负的,所以2022年开年基金发行遇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当前行情相对低迷,这个现象就显得较为明显。”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说。
曾鹏表示,从历史上看,每一轮市场的下跌,对于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都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近期很多优秀基金经理旗下产品虽然净值出现了波动,但基金规模没有出现明显缩水,这说明基民也在走向成熟和理性。相信随着市场未来逐步回暖,优秀的基金经理会重新回到“好做也好发”的轨道上来。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姚慧认为,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现象主要反映的是极端行情下的极端行为表现,可能并不是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