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积极财政政策护经济大盘

新闻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长和天价交易更多细节曝光意大利家族接手成关键「...

    数据源:星岛日报 长和(001)上周出售中港以外的港口业务,套现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再有更多洽谈细节曝光。消息指,新买家以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当中最关键其实是TiL主席兼母企MSC...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积极财政政策护经济大盘

发布时间:2021/12/27 财经 浏览:304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实施,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直达资金等形成“组合拳”,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高质量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一系列措施正在发力,护航宏观经济大盘平稳前行。

有力支持经济恢复

一系列数据显示了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效果: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

同时,大力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61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2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8659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播支出4180亿元。同时,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今年,为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按照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应对内外部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

截至12月15日,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42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今年以来,在建设资金有效保障下,陕西省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西延高铁、延安新区大健康产业园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加速推进。“2021年全省788亿元专项债券全部发行完毕,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专项债券稳投资、补短板、扩内需、促消费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陕西省政府债务中心主任周金光说。

202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是在2020年直达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7项转移支付整体纳入直达范围,资金总量达到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基本实现了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一年来,常态化直达机制有序推进,执行情况良好,资金快速落到基层。

“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实现扩围,从应对疫情的特殊之举转为常态化管理,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冯俏彬说。

有效增强企业活力

大同第二发电厂和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发电企业,也是华北电网重要枢纽。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给两家企业“雪中送炭”:10月份可申请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4800万元,四季度可缓缴各项税款1160万元。

“通过实施减税、退税、缓税措施,切实减轻了煤电企业税费负担,为煤电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有效服务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山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志宏表示。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2021年我国继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力度,大力支持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889亿元,新增降费1212亿元。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关系到就业、增长、创新。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激活了市场活力,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三季度,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等对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国家在已经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允许企业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对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减、退、缓”税措施等。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4800多户煤电、供热企业已累计办理“减、退、缓”税超215亿元;同时,全国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超783亿元。

支出强度成风向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支出强度是财政政策的风向标。“明年将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新增支出将用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这两条主线,面向未来、面向全局进行投资,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冯俏彬认为。

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我们将持续加强督导,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

减税降费如何进一步发力,备受市场主体关注。李旭红表示,减税降费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扩大增大留抵退税的范围,促进制造业转型、拉动投资;通过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扩大适用范围,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中小微企业全面减税降费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冯俏彬认为,明年减税降费将更加突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从方式上看,“减税”主要是进一步优化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降费”主要是将加大“清费”的力度,重点清理整顿各类不合理、不合法收费,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进一步提高我国营商环境质量。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李旭红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不可松懈,同时要通过压缩不必要财政开支、强化预算管理手段,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释放出来的资金要精准投向、注重效能、提高绩效。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持财政的总体健康。”冯俏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