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19宗地,土地面积100公顷,地上建筑规模221万平方米。据悉,这19宗地将最晚于11月20日组织发布出让公告。 第三轮拟供应用地...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
雄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
近日,记者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雄安论坛上获悉,雄安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未来之城”搭建起一条走向世界的“数字通道”。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第47个拥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城市。 ...
财经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水利是农业命脉 粮食丰收关键在防灾减灾
发布时间:2021/07/30 财经 浏览:138
近日,河南等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局部地区发生洪涝,一些河流也出现了超警水位。强降雨不仅加剧了防汛形势,所造成的洪涝灾害也给粮食生产带来威胁。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安民兴邦的大事。为了摆脱靠天吃饭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普及节水灌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长到2020年底的10.37亿亩,节水灌溉面积为5.67亿亩,粮食连年增产丰收。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9亿斤,产量再创新高,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赢得了主动,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夏粮加上早稻产量仅占全年粮食产量的25%左右,大头还在秋粮。7月、8月、9月是秋粮生产最紧迫、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下半年气候状况整体偏差,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频发,区域性暴雨洪涝和干旱重于常年。目前,秋粮生产基础较好,面积稳中有增。可以说,影响秋粮丰收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气象灾害。
从粮食生产历史看,气象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充分的防灾准备,一旦发生流域性的洪灾、大范围的干旱,会对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到那时,秋粮损失就不会是小数字。农业灾害防御复杂多变,要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绷紧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这根弦极为重要。因此,对灾害的不利影响一定要估计足,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一方面,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早备灾。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农业、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会商,加密墒情、旱情监测,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技术措施,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备足抗旱排涝机具等应急救灾物资,引导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抗旱排涝准备,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及时协调下拨用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另一方面,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及西北等地区,要做好防大汛的准备,做好防洪预案,发挥好水库防洪抗旱功能,备足排涝机具,及时抢排积水。同时,对可能发生旱情的地区,要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水库、山塘等蓄水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引调提水工程和蓄水工程,积极储备抗旱水源,及早做好抗旱机井检修、农灌渠道清淤等工作,改善引水条件,保障抗旱应急用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实践证明,面对同样灾情,凡是农田水利设施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小,生产恢复就快;而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重,生产恢复就慢。只有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才能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