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6G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上市公司回应市场关切
近日,6G概念关注度居高不下。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相关提问十分密集,多家上市公司也踊跃回复。3月16日,振华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可应用于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卫星通信以及6G相关领域。 此外,由国...
-
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
3月16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0.3%,市场份额下降2.4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央国企份额逆势提升:2022年,...
-
30岁以上的烟民看过来!这个改变再不做就晚了
近日,华盛顿大学发布的论文指出,30岁及以上的中年烟民改用电子烟可全面提高生活健康水平,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甚至社会经济地位都得到有效改善。 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等公共卫生机构支持,论文...
-
北京北部地区商业年底迎新,北辰荟助推亚奥商圈提...
城市变迁,造就区域变迁的方方面面——从大广场、宽马路、摩天楼、新小区,到传承、文脉、幸福感、软环境。打开北京城市版图,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的背景下,位于规划机遇区的亚奥商圈,已迎来新一轮跨越...
-
商业市场处于淡季周期 小面积公寓成市场亮点
在住宅市场回暖明显的时候,商业市场仍在酝酿蓄力。从近期成交数据来看,2月是广州商业市场传统淡季,供求季度性回落。由于缺少大宗成交,整体成交略显平淡。其中,社区商铺、南沙写字楼以及30平方米-50平方米的...
财经
-
以“邮”为媒话党史 牛街街道枫桦社区打造邮票特色党...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以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和“红墙先锋工程”为契机,依托“楼院+”党建项目,对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侧墙宣传栏、休闲座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邮票为载体,以“邮票上的党史”为主题打造邮...
-
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花两万元视力反降
“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结果视力没改善,反倒下降了”……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
-
需求前景继续承压 油价波动或加大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由于美国新一轮通胀数据强劲及加州硅谷银行倒闭,从而加剧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原油期货大幅收跌。 美国劳工部下属劳工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年内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近5万亿元
开年以来,银行同业存单量增价涨的趋势仍在持续。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5699只,实际发行额度近5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此外,3月1日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加...
-
“工行北京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跨越三十三年的温暖
一张张九十年代初开立存单的兑付,背后是工行人不啻艰辛的付出;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表达了对工行新街口支行暖心服务的肯定。 2023年2月24日,客户冷阿姨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工行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一进门...
圆梦全面小康 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扬帆启航
发布时间:2021/07/10 财经 浏览:140
“我会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贡献自己力量为初心,继续在基层赓续奋进力量,努力实现弘德村‘四美’乡村目标,不断提升乡亲们的幸福指数。”望着道路两旁一字排开的太阳能灯和村部旁边整齐划一的光伏板,李娜对未来充满期待。
李娜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的一名包村干部。她所在的弘德村是我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黄河水滋养着20多万来自山区的移民,往日靠天吃饭、严重依赖雨养农业的西海固移民,如今在光伏产业与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收益,逐水而居、向阳而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作为一名乡村工作者,我感到特别振奋与自豪!”李娜的言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在弘德村的土地上。
如今的弘德村,已经正式告别贫困: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弘德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1800元增长至2020年的10686元。2020年,弘德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其中80%来自于光伏产业,往日的“空壳村”如今稳稳地握住了一张“阳光存折”。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弘德村基本形成劳务产业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打造民宿、党员教育基地及农特产展销馆,旅游业也初露锋芒。
彪炳史册的变化书写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书写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梦想,今朝梦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已经成为现实。今日之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更有质量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跃升。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奋斗者”号等一批国之重器惊艳亮相,“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5G成功商用……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全国人代会期间又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民法典的编纂过程,正是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鲜活缩影。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国已建成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39.9平方米和49.6平方米,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全面小康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翻开世界各国的史册,鲜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致力于“一个不少”“一个不落”的全面福祉,能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任何人赐予的。中国发展的密码,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开辟出一条符合国情并得到人民广泛拥护的发展道路。
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回顾来时的路,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用一百年奋斗,赋予人类现代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次次跨越,一次次飞跃,一次次凝心聚力越过障碍,一次次集中力量办成大事,无一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
回首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逆风上扬,实现里程碑式新跨越。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评价说,中国依靠自身制度成功抵御了风险,控制住疫情。“这一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
抚今追昔,从“一五”到“十三五”,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从桥梁到水利,从交通到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中的近两千项重大工程项目,刻录下六十余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和辉煌。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国外媒体和有识之士这样评价: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编制实施计划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放眼神州大地,从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到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无不彰显着中国制度的优势,折射出中国治理的效能。
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既是理论层面的概括提炼,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新的刻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托举起亿万人民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中国号”巨轮定能乘风破浪,驶入新的壮阔蓝海,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