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财经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供应成本居高不下倒逼变革 汽车企业纷纷下场造电池
发布时间:2022/09/16 汽车 浏览:243
大众汽车的首家电池工厂开始动工,广汽埃安宣布投入109亿元自建电池工厂,本田、东风、广汽合资成立动力电池采购公司,特斯拉对一系列电池制造商进行收购……各家车企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展现出在动力电池领域深入布局的野心。
新能源时代,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制约电动车缩减成本和提升产能的头号影响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企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会进一步加强,车企加码动力电池布局大势所趋。
多家车企宣布自建电池工厂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零部件,能否掌握动力电池技术并落地生产,也逐渐成为区分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及传统车企向电动汽车行业转型的最大挑战。不久前,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的第一家电池工厂终于动工,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到2030年前将在这座工厂投入超过200亿欧元。
决定自建电池工厂的不止大众汽车一家。上个月,广汽集团也宣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投资109亿元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首款核心产品为自主磷酸铁锂电芯。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开工建设,至2025年建成26.8GWh(亿瓦时,下同)量产线。
据广汽方面介绍,其电池公司生产的电芯产品在整包体积利用率和体积能量密度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使用该电芯产品能提升整包安全性、降低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并大幅降低成本。
国内外的新能源车企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更早。近几年,特斯拉连续收购多家电池制造商,并与松下联合运营美国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用于生产动力电池。国内车企当中,比亚迪全系车型均搭载自主电池;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也持续扩充产能;蔚来则已组建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并将于2024年推出800伏高压平台电池包。
车企频频“联姻”电池厂商
除了自建电池厂,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合作也成为另一大趋势。8月29日,本田汽车宣布与LG新能源达成合作,双方将投资44亿美元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这是本田首家动力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开工建设,2025年量产,目标年产量约为40GWh。
LG新能源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仅次于宁德时代,除了此次与本田合资投建新项目外,此前已与通用汽车设立合资企业,在美国投资建设三家电池厂。其中,首家位于俄亥俄州的电池厂预计将于本月底投产。
对于部分车企而言,成立电池采购公司也是现阶段加速电动化转型的途径之一。9月7日,本田中国宣布与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两家国内最大的合资厂商签署相关协议,将最快于本月底之前成立全新的能源公司,专门负责汽车动力电池的采购。为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布局,本田还宣布将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构建起长期稳定的动力电车供求体制。
降本增效倒逼车企全面布局
车企加码动力电池布局的背后,是电池成本在进行倒逼。随着新能源汽车体系日趋完善,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几乎握住了车企的“命脉”。“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太高了。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上游材料涨价太厉害。”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例,其2021年财年销售收入达到2502亿欧元,但利润率仅3.3%。“如果改成电池驱动,电池的成本也是千亿欧元的量级,这实在是太大的数值。”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如果未来增加动力电池的使用量,大众的销售利润率恐怕会继续下降,“那大众的价值将锐减,而且盈利差带来的系列问题都会很严重。”
根据规划,大众汽车集团将于2025年后确保电池供应,到2030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届时每年预计可生产240GWh的电池。按照崔东树的测算,目前一辆车在50度电的情况下大约可实现400公里以上的续驶里程,240GWh能够满足480万辆主流电动车的电池需求——约占大众总产量的一半还多。也就是说,自建电池厂能够帮助大众缩减一半的动力电池成本。
崔东树认为,自造电池将是整车集团未来的必然选择。“与汽车钢板等基础原材料不同,锂电池是一个非标准化的电化学产品。随着技术快速推进,整车企业未来必然会将触角延伸到电池领域。”不过,由于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较长,前期研发制造投入成本巨大,一般的车企短时间内难以承受。“与电池厂商合作或合资成立电池采购公司,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