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 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美团单车对学校考点等区域周边单车车锁设置语音静音,或降低播报音量,在重点点位派驻专人值守,及时调度清运车辆。 哈啰单车开锁和关锁环节语音播...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开建 将于2025年12月竣工
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学校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西片区,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十二年建制学校。 规划显示,学校新建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
-
北京城区供水已超去年最高日供水量 夏季高峰供水保...
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了解到,近日随着高温天气到来,城区日供水量逐渐攀升,已超过去年最高日供水量,城区供水由常态运行转为高位运行状态。市自来水集团已开启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模式。 6月5日,北京城区日...
-
北京市5.8万余名高考生7日上考场
(7日),北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上考场。今年,全市共设18个考区,100个考点、2029个考场。 开展防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是今年考试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手机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
-
高考|北京各考点开展演练完善考务细节
(5日)探访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时了解到,该校考务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仍在不断完善细节,以便给考生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考试环境。 一进校门,记者看到,校园内红色遮阳篷已搭起。“特别提醒”板格外引人注...
财经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领域刑案190余起
(5日)通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破坏耕地、非法开采、非法排污等类型案件得到了有力遏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去年以来,非法倾倒垃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几类案件仍相对高发。...
-
平安人寿400服务热线,快速解决您的难题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科技化”“智能化”的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Ai、智能语音助手等横空出世,并深受大众好评。各大金融机构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向数字化转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简单...
-
5月北京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5万人次
随着我国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加之3月底新航季开启,目前,北京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量保持在2.1万人次左右。5月,出入境旅客总量达65万人次,比4月增加19%,其中大兴机场口岸5月出入境旅客量突破10...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
5月30日,正值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落下帷幕之际,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协同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在中信大厦隆重举办“携手新...
-
营造“森林+田园景致”休闲空间 12公里上庄绿道开放
古香古色的亭子、层峦叠嶂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路、鹅卵石岸的溪流……1日,海淀区上庄镇上庄绿道正式开放,这条沿沙阳路两侧建设的12公里绿道,为市民营造了“森林+田园景致”的休闲空间。 沙阳路是本市“十五规划...
机器人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发布时间:2022/01/07 科技 浏览:92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规划将着力点放在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上,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
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从规模上看,2016年至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从技术和产品上看,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有序推进,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应变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王卫明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
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发力”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规模、应用、生态等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5年,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发力”。具体而言,一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加强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认证能力;二是着力增强产品供给,面向重点行业需求,集聚优势资源,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三是着力拓展市场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加快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推广;四是着力优化产业生态,支持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针对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问题,王卫明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检测认证能力。其中,将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力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
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深耕行业应用,拓展新兴应用,做强特色应用。在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例如汽车、电子、机械、仓储物流、智能家居等,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智慧生活。在初步应用和潜在需求比较旺盛的领域,例如矿山、农业、电力等,结合具体场景,开展试点示范。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十四五”时期,面对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发展,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创新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例如,在工业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面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协作机器人等。在服务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采摘收获等农业机器人,采掘、巡检等矿业机器人,手术、护理等医疗康复机器人,包括讲解导引、配送在内的公共服务机器人。在特种机器人方面,重点研制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卫生防疫机器人。
“我们将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宋晓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