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
雄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
近日,记者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雄安论坛上获悉,雄安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未来之城”搭建起一条走向世界的“数字通道”。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第47个拥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城市。 ...
-
北京: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办事流程简化,一纸承诺就办证。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全市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
财经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北京科创新突破,国内首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将量产
发布时间:2021/12/14 科技 浏览:112
12月10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企业齐碳科技发布了国内首台即将量产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及配套芯片和试剂,并宣布其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生产基地竣工。该测序仪的成功发布和量产,意味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正式踏入市场化进程,齐碳科技也成为国内首家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推向市场的高科技企业。
记者同日从齐碳获悉,其北京研发中心在京布局了专业的生物芯片中试基地及高水平的生化实验室,预计2022年将有近4000平方米的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先后落成,为我国更新一代纳米孔基因测序设备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更扎实的研发条件。
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长读长(“读长”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指一次测序能够完成的DNA片段的核苷酸数)、通量灵活、直接测序、实时、小巧便携等优势,特别适合对测序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最典型的就是病原体快速检测领域,比如血流感染的病原快检。
血流感染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血流感染病死率高,危害严重。因此,对血流感染的感染源及时诊断和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病患在被诊断为血流感染后,如果不能进行即时、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将会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的方式进行病原体检测往往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对病患和医生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当下血流感染检测领域最大的痛点。相比之下,测序技术则能够大大提高血流感染病原检测效率,将检测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可以在感染发生很早期的情况下,帮助医生更早诊断和介入感染源控制。在临床应用时,可以做到来一个样本测一个样本,无需凑样,从而大大缩短测序时间。
此外,在公共卫生突然事件的应对上,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因其小巧便携的特点,摆脱了以往技术对中心实验室的依赖,检测人员可带着这个装进“小盒子”里的测序仪,随时随地深入一线,实现当场、即时检测,快速查找问题源头;在司法鉴定方向,通过鉴定犯罪嫌疑人或受害者的生物学样本进行身份识别,提供无可辩驳的有力证据,为快速破案提供帮助。纳米孔测序技术还在遗传病研究、农业良种选育、动物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五年里,经过不懈努力,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准确率随着蛋白生化和算法模型的进步在不断提高,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比肩当下的主流测序技术。随着芯片设计和工艺的成熟完善,纳米孔测序技术将更灵活地适应各类应用场景。”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白净卫说。
10日当天齐碳宣布竣工的位于成都的生产基地,计划投产产品涵盖建库试剂盒、测序试剂盒、生物芯片、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等。投入使用后,每年将生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00台,配套检测试剂盒、芯片100万人份测试量。
据了解,纳米孔基因测序上游技术壁垒极高,多年来,国内未有成功实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量产的先例。在长期的科技研发攻坚过程中,来自中关村的“善意投资人”为硬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早在2019年,我们还只是一个只有40余人的早期初创企业。”齐碳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在团队刚刚完成原理样机开发,工程样机还仅仅初具雏形时,为服务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就在众多的早期初创高科技企业中看准了齐碳科技的稀缺性与技术创新性,前后合计对齐碳科技进行了近5000万元的投资。除资金支持外,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还多次帮助齐碳科技解决产业园区落地、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人才优待政策等初创企业最迫切解决却又最难以独立解决的诸多难题,支持其在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