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曾毓群 张兴海试驾问界M9
日前,宁德时代曾毓群与赛力斯张兴海一同体验问界M9,曾毓群首次尝试智能辅助驾驶,直言其驾驶水平堪比老司机。 近日,张兴海与曾毓群共同试驾问界M9,曾毓群表示自己第一次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称赞问界M9的驾...
-
问界荣获2024《品牌引力榜》Top8 位列国产新能源汽...
近日,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与腾讯新闻联合发布2024《品牌引力榜》年度版。此次榜单容量进一步扩充至60,旨在更为全面地网罗过去一年中最具市场引力的品牌。问界2024年在品牌热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财经
-
中国太保北京消保示范区携手北京工商大学 举办“金...
9月15日下午,一场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大型校园金融安全教育活动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太保旗下太平洋健康险北京分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太保产险、中国太保寿险、长江养老在京机构...
-
助燃“第六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 北京体彩公信狂欢...
8月11日晚,“第六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暨京津冀体育消费节”线下嘉年华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圆满收官。本届体育消费节以“体育+”为引擎,集聚“新场景、新品牌、新消费”,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挖掘新型消费潜力,链接美...
-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
5月31日晚,蓝宝石赛场星光璀璨,激情沸腾!随着象征中式九球最高荣誉的荆棘王冠杯被高高举起,北京昌平2024-2025“利百文台尼”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国际巡回赛全球总决赛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历经15天的激烈角逐,...
-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贝莱德为首财团的天价交易。 本报最近收到可靠消息,这宗交易得以谈成功,最关键的其实是TiL主席和MS...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承接转移产业兴 科技助力活力足
发布时间:2022/07/03 新闻 浏览:330
湖北省枣阳市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总装成品车间里,机器轰鸣,切割金属的声音嗞嗞作响。“最近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车间班长卢红兰告诉记者,“从早上8点上班,到现在没停过。”
卢红兰1980年出生,在外打工多年,5年前和丈夫回到枣阳。“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家乡这些年企业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待遇不比在外面差。现在我俩工资加起来每月1万多呢,我很满意。”
和许多中部县城一样,过去枣阳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近年来,枣阳坚持“实体筑基、产业兴城”,像卢红兰这样返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城市活力越来越足。
“我们狠抓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行业产值均达到百亿元,成为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我们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聚集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介绍。
2021年枣阳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72.39亿元,同比增长28.15%。今年1至5月,枣阳招商项目总投资达686.05亿元,同比增长216%,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3月,深圳振烨国际集团在枣阳投资100亿元,生产高性能电子信息铜材料。“枣阳招商团队专业的素养和周到的服务,让我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振烨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周勇说。振烨集团看中的不仅是枣阳的汽车、制冷等工业基础,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5月底,枣阳振烨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今年年底部分厂房将建成投产。
“我们把生产基地设在枣阳,相比于沿海地区,不仅可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物流四通八达,十分方便。”2007年在枣阳创立的米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计、研发、生产传感器,去年产值达9000万元,副总经理毕继爽说,现在公司很多研发项目也放在了枣阳,制作传感器的核心导电材料碳浆此前主要依赖进口,通过枣阳市政府牵线搭桥,公司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预计今年就可以实现国产化。
枣阳构建“政产学研”创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2021年,枣阳全市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重达38.2%,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0个,专利授权1054件,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达22家。
科技助力,推动枣阳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枣阳是湖北的小麦主产区,粮食产量一直位居湖北前三。枣阳的小麦一般在5月下旬开镰收割,这也是南方多雨的季节。“我们一方面改进小麦品种,控制小麦早熟或者晚熟,避开不利天气;另一方面改进小麦储存技术。”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永久介绍,他们研究出了“两段式烘干”技术,先利用高大平仓两段式高水分粮烘干设备,把农作物的含水量从20多个点急速降到17个点左右,作物入仓后,再利用导热油烘干机将作物烘干到保障粮食储藏安全的水分范围内。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枣阳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在发展100多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0万亩,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