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财经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承接转移产业兴 科技助力活力足
发布时间:2022/07/03 新闻 浏览:262
湖北省枣阳市港利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总装成品车间里,机器轰鸣,切割金属的声音嗞嗞作响。“最近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车间班长卢红兰告诉记者,“从早上8点上班,到现在没停过。”
卢红兰1980年出生,在外打工多年,5年前和丈夫回到枣阳。“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家乡这些年企业多了,就业机会也多了,待遇不比在外面差。现在我俩工资加起来每月1万多呢,我很满意。”
和许多中部县城一样,过去枣阳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近年来,枣阳坚持“实体筑基、产业兴城”,像卢红兰这样返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城市活力越来越足。
“我们狠抓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行业产值均达到百亿元,成为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我们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聚集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介绍。
2021年枣阳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72.39亿元,同比增长28.15%。今年1至5月,枣阳招商项目总投资达686.05亿元,同比增长216%,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3月,深圳振烨国际集团在枣阳投资100亿元,生产高性能电子信息铜材料。“枣阳招商团队专业的素养和周到的服务,让我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振烨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周勇说。振烨集团看中的不仅是枣阳的汽车、制冷等工业基础,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5月底,枣阳振烨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今年年底部分厂房将建成投产。
“我们把生产基地设在枣阳,相比于沿海地区,不仅可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物流四通八达,十分方便。”2007年在枣阳创立的米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计、研发、生产传感器,去年产值达9000万元,副总经理毕继爽说,现在公司很多研发项目也放在了枣阳,制作传感器的核心导电材料碳浆此前主要依赖进口,通过枣阳市政府牵线搭桥,公司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预计今年就可以实现国产化。
枣阳构建“政产学研”创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2021年,枣阳全市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重达38.2%,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0个,专利授权1054件,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达22家。
科技助力,推动枣阳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枣阳是湖北的小麦主产区,粮食产量一直位居湖北前三。枣阳的小麦一般在5月下旬开镰收割,这也是南方多雨的季节。“我们一方面改进小麦品种,控制小麦早熟或者晚熟,避开不利天气;另一方面改进小麦储存技术。”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永久介绍,他们研究出了“两段式烘干”技术,先利用高大平仓两段式高水分粮烘干设备,把农作物的含水量从20多个点急速降到17个点左右,作物入仓后,再利用导热油烘干机将作物烘干到保障粮食储藏安全的水分范围内。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枣阳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在发展100多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0万亩,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