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夜经济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
夜幕下的四川阆中古城光影璀璨,以南津关古镇、嘉陵江江面为舞台,不同主题的场景接续变幻,呈现出一幅鲜活的“蜀味”画卷;在北京,亮马河游船旅游开启首航,夜色中划出一道光影闪耀的风景线;在安徽黄山,徽州古...
-
电、光、锂“新三样”走俏海外
3月17日,在深圳盐田港码头,150辆比亚迪唐EV汽车顺利完成报关手续后,通过集装箱运输的方式驶向挪威奥斯陆,供给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电(新能源汽车)、光(光伏产品)、锂(锂电池...
-
构建数字经济“朋友圈”,天融信将持续扩容
3月30日,天融信科技集团主办的“势在·人为”融信天下合作伙伴大会2023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天融信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方面与合作伙伴在26大行业,300多个细分领域达成了合作,全行业营销、全区域覆...
-
北京:老旧铁路桥涵洞变身“元宇宙时光隧道”
(28日),位于京哈铁路沿线的“元宇宙时光隧道”正式亮相,成为继“元宇宙森林”、“双生之树”等之后,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又一处“数智”打卡地。 “元宇宙时光隧道”位于尚8国际广告园内,原为双井辖区京哈铁路沿线桥梁...
-
北京石景山启动建设城市新青年社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近日启动,该项目由石景山区政府与市保障房中心合作投资,是石景山第一个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盘活农工商存量房屋的试点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可提供房源...
财经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稳中求进促发展 提质增效强信心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2022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 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 • 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利息净...
-
规范“消”字号产品市场需多方共治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案件办理过程中,检测机构出具的定量检测报告是行政监管和检察监督的有力依据,但获取报告却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面对的工作难点。 ...
-
2025年北京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到2025年,北京市将实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左右的目标……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制定...
-
去年147家国企混改募资近千亿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度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47家国有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总额995.65亿元。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项目增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
-
大兴国际机场开启夏航季
从26日起,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航季航班计划。本航季将持续至10月28日,共计217天。夏航季计划开通国内定期客运航线147条,陆续新增2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包括北京大兴至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大阪、东...
精准高效服务、纾解融资需求 金融业合力稳外贸
发布时间:2022/05/20 新闻 浏览:53
2022年3月份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全力保障外贸企业开展经营。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外贸企业信贷投放,支持银行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梳理一批亟需资金的予以重点支持;扩大出口信保短期险规模;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至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2579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69674亿元,增长10.3%;进口56125亿元,增长5.0%。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2.9%,进口增长18.6%。
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各地银保监局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化解汇率风险
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在《通知》中明确,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提高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效率,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
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中信银行成都分行了解到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需购汇1380万欧元开展相关业务。但购汇金额较大,该公司一直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持续关注。中信银行成都分行在提供外汇市场分析服务的基础上,适时为客户提前锁定了欧元远期购汇汇率,成功为客户节约购汇成本165万余元。
4月23日,中信银行正式发布国际业务智慧网银4.0,为企业提供涵盖全球账户管理、跨境结算、投融资、外汇交易等多场景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覆盖本外币公司金融业务100余项产品。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客户经理在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江苏某大型省属外贸公司急需一笔融资,当即向其推荐了该行国际业务智慧网银新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该笔2.8万美元出口应收款融资于4月25日成功发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传统线下的国际业务模式,从提交材料到最后审批放款需要3个至5个工作日,而通过国际业务智慧网银,从客户网银端发起融资申请到银行后台人员完成线上审批,全程只需不到1个小时。
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汇率波动,银行机构可通过多种产品为企业提供支持。一是依据企业需求,提供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汇率避险服务,帮助企业对冲汇率风险。二是为企业外贸应收账款提供福费廷、保理等贸易融资服务,将企业未来应收账款转化为即期现金收入,间接实现汇率风险管理,并可将贸易融资产品与汇率避险产品结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外汇交易币种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帮助企业节约汇兑成本,减少汇率波动困扰。支持银行发展线上交易服务平台,便利企业外汇套报询价和交易。
创新信贷模式
浙江省外贸企业众多,不少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遇到困难。浙江银保监局督促银行机构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对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延伸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特点,各金融机构研发小额度、多频次、快放款、轻担保的专项产品,积极推广中期流贷、无还本续贷、“年审制”和“随借随还”贷款等模式,切实缓解资金周转难题。例如,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省商务厅开展政策性金融服务外贸产业链专项行动,针对骨干外贸企业、外贸产业链企业等融资需求,设立跨周期调节稳外贸专项额度500亿元,截至3月末实际使用额度183亿元。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根据浙江地区外贸企业“小而散”、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创新“外贸通宝”“税务通宝”“接力通宝”等小微外贸专项产品,累计为2836家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台州一家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其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受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公司出口产品不能按时发货,与此同时,海外订单下滑20%,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到账、资金紧张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头等难题。了解到企业经营难题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迅速反应,积极为企业纾解融资难题。在调研中,该行发现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投保记录良好,被纳入台州市首批“中信保优选客户清单”,于是充分利用当前信保融资优惠政策,依托“中行—中信保”业务联动机制,为西格迈公司量身定制1000万美元信保融资专项方案,较好满足了企业运转的资金需求。这项专属方案的成功落地,创新了“银保企”合作模式,形成了“1+1+1>3”的合力优势。
4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外汇局、银保监会等10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从15个方面提出出口退税扶持政策。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建议,商业银行创新并推广退税贷款产品。报告建议,商业银行可以为出口企业定制线上化信用类授信产品,通过与税务局银税数据互联,依据企业历史出口退税数据,实现授信额度自动审批,满足出口企业融资需求。
信保持续发力
出口信用保险对稳定外贸企业信心和预期具有独特的作用。人民银行提出,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保障作用,引导保险机构做好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保险理赔效率。深化政保银企四方合作,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提供更丰富的跨境贸易背景信息和更便捷的核验服务,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扩大保单融资规模。
2021年5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正式上线,意味着保单融资工作正式迈入区块链时代、外部数据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2021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贸易险项下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保额2213.3亿元人民币,增长22.5%。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信保与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对稳外贸的支持作用。深入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行动,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畅通经济循环运转。积极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上海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药品保健品出口企业,是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在信保项下保单融资的“白名单”客户,自2021年就开始办理仅占信保授信的贸易融资,主要通过线下方式操作。近期,祥源生物向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出保单融资需求和申请。经过讨论研究,中国信保与建行以“银保直连”形式,由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线上审核融资企业在信保项下的融资申请单证,实现“企业申请—信保确认—银行审批”的全线上保单融资流程。企业通过“信保通”网上操作平台提交融资申请后,4月25日,约170万美元的融资款项以全线上的形式顺利放款。这是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之间首笔全线上融资业务,为疫情期间资金紧张的祥源生物送来了及时雨,企业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畅通了现金流。
今年前4个月,中国信保共实现承保金额28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支付赔款3.9亿美元,同比增长4.5%;服务支持客户14.1万家,同比增长5.1%。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5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累计支付赔款0.9亿美元。出口贸易险支持中小微企业12.4万家,累计承保金额达673.5亿美元,增长14.3%。
多位业内人士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疫情走势仍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叠加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震荡,外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金融业需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资源支持,保证整个外贸产业链更加稳固,更好地服务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