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 多策齐发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稳

新闻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五开拍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

  西泠拍卖2022年度线上线下全年总成交额逾20亿元,继续以学术气质、文化视野,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

  •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 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美团单车对学校考点等区域周边单车车锁设置语音静音,或降低播报音量,在重点点位派驻专人值守,及时调度清运车辆。 哈啰单车开锁和关锁环节语音播...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开建 将于2025年12月竣工

    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学校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西片区,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十二年建制学校。 规划显示,学校新建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

  • 北京城区供水已超去年最高日供水量 夏季高峰供水保...

    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了解到,近日随着高温天气到来,城区日供水量逐渐攀升,已超过去年最高日供水量,城区供水由常态运行转为高位运行状态。市自来水集团已开启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模式。 6月5日,北京城区日...

  • 北京市5.8万余名高考生7日上考场

    (7日),北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上考场。今年,全市共设18个考区,100个考点、2029个考场。 开展防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是今年考试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手机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

  • 高考|北京各考点开展演练完善考务细节

    (5日)探访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时了解到,该校考务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仍在不断完善细节,以便给考生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考试环境。 一进校门,记者看到,校园内红色遮阳篷已搭起。“特别提醒”板格外引人注...

财经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300余个潮流品牌将集体...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领域刑案190余起

    (5日)通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破坏耕地、非法开采、非法排污等类型案件得到了有力遏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去年以来,非法倾倒垃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几类案件仍相对高发。...

  • 平安人寿400服务热线,快速解决您的难题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科技化”“智能化”的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Ai、智能语音助手等横空出世,并深受大众好评。各大金融机构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向数字化转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简单...

  • 5月北京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5万人次

    随着我国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加之3月底新航季开启,目前,北京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量保持在2.1万人次左右。5月,出入境旅客总量达65万人次,比4月增加19%,其中大兴机场口岸5月出入境旅客量突破10...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

    5月30日,正值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落下帷幕之际,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协同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在中信大厦隆重举办“携手新...

  • 营造“森林+田园景致”休闲空间 12公里上庄绿道开放

    古香古色的亭子、层峦叠嶂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路、鹅卵石岸的溪流……1日,海淀区上庄镇上庄绿道正式开放,这条沿沙阳路两侧建设的12公里绿道,为市民营造了“森林+田园景致”的休闲空间。 沙阳路是本市“十五规划...

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 多策齐发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稳

发布时间:2022/04/23 新闻 浏览:92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加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造成不利影响,国内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为人们所关心。

4月20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带来一季度春耕生产“好消息”: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农民粮食意向种植面积增加;进度方面,截至4月19号,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了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春耕备播进展顺利。

“去年秋冬种时北方遭遇罕见秋汛,经过多方艰苦努力,冬小麦面积与上年持平略减,但苗情是近十年最复杂,也是最差的。开春后,各地狠抓促弱转壮,推动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曾衍德指出。

此外,据农情调度,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

进度方面,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截至4月19号,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南方的早稻栽插过七成,预计面积会增一点;东北的水稻育秧已经完成了74.2%,快了2.4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五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播种了。”潘文博说。

疫情对春耕生产影响有限

当前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等特点,因疫情封控造成局部地区人员流动、农资运销和农产品流通受阻,春耕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但我们分析,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潘文博说,一方面,此轮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疫情防控总体稳定,农民在大田作业,人员不聚集,风险较小;另一方面,目前备春耕已经进入尾声,种子、农药、化肥下摆的进度已经过了九成,供应量总体有保障。

此外,“涉疫的重点地区农业生产秩序正逐步恢复。比如吉林,吉林的农资下摆基本到店到户了,目前吉林全省水稻育秧已接近尾声,局部地区已在抢墒播种玉米。”潘文博表示。

吉林是我国粮食主产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800亿斤左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且,吉林是一季作物区,错过了农时就错过了一年。

吉林的疫情主要发生在3月份,从农时安排和农事活动看,疫情主要影响的是备春耕。前期因疫情管控,吉林的一些地方车辆限行、封村断路、农资运销下摆,农民下田整地、农机上路作业不同程度受阻,特别是还有一些农民滞留在城市无法返乡,备春耕进度比常年慢。

对此,农业农村部采取了许多超常规措施,帮助吉林解决困难和问题。“目前,吉林春耕生产秩序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好,滞留外地的农民已返乡23.1万人。”潘文博表示,种子下摆已经基本到户,化肥到户率97.6%,水稻育秧基本接近尾声。目前,大部分地区在推进秸秆离田,整地备耕,有的已经开始抢播玉米,春耕生产即将进入高峰。

上海方面,潘文博表示,上海主要是有中稻150万亩左右,大部分在5月中下旬开始育秧,6月上旬开始插秧。疫情主要影响3万亩左右的“国庆稻”,也就是早熟的中稻品种,育秧可能有影响,但通过采取调换品种或者不育秧,直接直播也可以弥补、补救一下。

多方发力,力保端牢“粮食饭碗”

在国际环境突变及国内疫情散发等因素的影响下,一季度我国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春耕生产未受疫情明显影响,与多部门出台各种举措力保粮食生产密不可分。

资金支持方面,3月25日,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20亿元,支持11个冬小麦主产省通过实施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做好冬小麦促弱转壮相关工作。加上2021年11月已下达冀鲁豫晋陕五省的秋收秋冬种资金14亿元,以及今年3月已预拨的2022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6亿元,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达到50亿元。

农资方面,春耕化肥保供稳价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为做好相关工作,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从化肥的产供储销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

前期,中央财政还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稳定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针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钾肥保供稳价问题,国家发改委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引导重点钾肥生产企业增产增供、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积极组织扩大钾肥进口、畅通钾肥国内运输、推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一揽子措施,全力推动钾肥保供稳价。

农业农村部成立了农资保供专班,设立了农资保供热线电话,帮助解决农资下摆、农民下田等“堵点”“卡点”问题。

“保障口粮安全是有把握的,这个底气我们还是有的。”潘文博表示,目前,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是库存的大头,加上今年夏粮小麦生产形势转好向好,春耕生产开局不错,防范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稳牢,端在自己手中。”潘文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