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预防”谷贱伤农” 托市收购稳定种粮农民信心

新闻

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年底开诊 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年底开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建设项目日前完成竣工验收,将于12月18日开诊。作为大兴区目前唯一的三甲综合...

  • 75家医疗机构提供儿科夜间急诊

    北京市多措并举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市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市共75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 市卫健委要求所有二、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设儿科专业,提供儿科门诊服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

  •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19宗地,土地面积100公顷,地上建筑规模221万平方米。据悉,这19宗地将最晚于11月20日组织发布出让公告。 第三轮拟供应用地...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财经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日前,一艘来自卡塔尔装载着21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的“米萨梅尔”轮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中国石油...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预防”谷贱伤农” 托市收购稳定种粮农民信心

发布时间:2021/10/17 新闻 浏览:137

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新格局,粮价形成逐步回归市场化,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逐步形成。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坚持并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忙。寒露前后是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各地正在克服连绵秋雨造成的不利影响,多措并举推进冬小麦播种。2022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尚未发布。在小麦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态势下,小麦最低收购价是否上调受到很多人关注。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为了预防“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实行的一项惠农政策,最低收购价水平通常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而确定,目的是保障农民种粮不亏本,稳定种粮农民信心。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当主产区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就会启动托市收购,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小麦和早籼稻市场行情好,市场收购价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主产区均未启动托市收购,这在近年来还是首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预计,今年秋粮收购期间大部分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不排除个别主产市县因体量大、运距远等因素影响,有可能小范围启动托市收购。

实践证明,托市收购政策很好地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稳定了农民种粮预期,托住了农民种粮信心,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稻谷和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产量稳步增加,小麦产需平衡略有结余,稻谷年度结余300亿斤左右,小麦、稻谷库存保持较高水平,自给率超过百分之百,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

然而,由于我国粮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托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一度偏离政策设计初衷,最低收购价成为最高价,政策性收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挤压了市场的调节空间。在政策性收购之下,各类市场主体谨慎入市,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国有粮食收购主体成为粮食收购的中坚力量,国有粮库库存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造成粮食资源浪费,给国家造成巨大财政压力。而且,托市收购政策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导向,使得农民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热衷于种植高产粮食,市场优质粮源越来越少。

面对托市收购存在的问题,我国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取消了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完全实行市场化收购,但保持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适当调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既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留出空间,又能保障种粮农民不亏本。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已经形成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新格局,粮价形成逐步回归市场化,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逐步形成。广大种粮农户逐渐摆脱对托市政策的依赖,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增强,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追求种粮收益最大化。

关于托市收购政策是否还要继续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在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托市政策没有存在的必要,废止是迟早的事。也有观点认为,在我国还未建立起农业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等有效保护体系前,托市收购很有必要。

从目前来看,托市收购仍然是我国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形下,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坚持并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农民信心,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