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新闻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2023增额寿榜单!内行人只推荐这三款!”“虎年保险榜单闭眼入,不踩坑!”“人生7张保单,你配齐了吗?”……...

  • 夜经济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

    夜幕下的四川阆中古城光影璀璨,以南津关古镇、嘉陵江江面为舞台,不同主题的场景接续变幻,呈现出一幅鲜活的“蜀味”画卷;在北京,亮马河游船旅游开启首航,夜色中划出一道光影闪耀的风景线;在安徽黄山,徽州古...

  • 电、光、锂“新三样”走俏海外

    3月17日,在深圳盐田港码头,150辆比亚迪唐EV汽车顺利完成报关手续后,通过集装箱运输的方式驶向挪威奥斯陆,供给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电(新能源汽车)、光(光伏产品)、锂(锂电池...

  • 构建数字经济“朋友圈”,天融信将持续扩容

    3月30日,天融信科技集团主办的“势在·人为”融信天下合作伙伴大会2023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天融信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方面与合作伙伴在26大行业,300多个细分领域达成了合作,全行业营销、全区域覆...

  • 北京:老旧铁路桥涵洞变身“元宇宙时光隧道”

    (28日),位于京哈铁路沿线的“元宇宙时光隧道”正式亮相,成为继“元宇宙森林”、“双生之树”等之后,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又一处“数智”打卡地。 “元宇宙时光隧道”位于尚8国际广告园内,原为双井辖区京哈铁路沿线桥梁...

  • 北京石景山启动建设城市新青年社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近日启动,该项目由石景山区政府与市保障房中心合作投资,是石景山第一个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盘活农工商存量房屋的试点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可提供房源...

财经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所在。近期用电量、用电报装数等一系列电力相关数据显示,多地中...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稳中求进促发展 提质增效强信心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2022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 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 • 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利息净...

  • 规范“消”字号产品市场需多方共治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案件办理过程中,检测机构出具的定量检测报告是行政监管和检察监督的有力依据,但获取报告却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面对的工作难点。 ...

  • 2025年北京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到2025年,北京市将实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左右的目标……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制定...

  • 去年147家国企混改募资近千亿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度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47家国有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总额995.65亿元。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项目增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

  • 大兴国际机场开启夏航季

    从26日起,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航季航班计划。本航季将持续至10月28日,共计217天。夏航季计划开通国内定期客运航线147条,陆续新增2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包括北京大兴至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大阪、东...

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发布时间:2021/08/27 新闻 浏览:152

近期密集出炉的前7月经济数据显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新发展格局稳步开局,进一步累积了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

专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仍需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稳中向好新发展格局稳步开局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5%……近段时间,前7月经济数据密集出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透过数据,从中国经济的“形”观中国经济的“势”。我国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稳步开局。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生产领域保持恢复,1-7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其中27个行业同比增速超过10%;流通领域总体活跃,货运量、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1.7%和7.8%;消费领域逐步回暖,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

——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国内循环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明显。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

——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外贸发展量增质升。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1341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116626亿元,同比增长24.5%;进口96792亿元,同比增长24.4%。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今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环境,各方面立足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畅通内外经济循环,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日前撰文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恢复的态势,疫情防控进一步取得成效,防控能力和经验不断积累,对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向支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动更加活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亮点增加。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部门、各地方都作了积极努力,成效逐渐积累,有利条件不断增多。

加力提效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关键。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三去一降一补”今年以来的成绩可圈可点。

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6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6.5%,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54元,同比减少0.9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5元,同比减少0.65元。

1-7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1%,比全部投资快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0.9%,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1.8%,教育投资增长12.1%。

与此同时,创新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新产业集群培育成长。

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4.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各类主体活力不断迸发。

1-7月份,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27.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20.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9.3%。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0.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至56.8%,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

宁吉喆在撰文中表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也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经济恢复进程不平衡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放管服”、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

凝神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面对复杂局面,下阶段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展望下一阶段,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须进一步稳固,内需增长动能偏弱,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分化。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总体形势和任务进入阶段性转换,已经从应对疫情、恢复经济,转到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上来。要加紧谋划,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新周期的重大工作尽快推进落地。”张立群说。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

林致远认为,当前,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放管服”改革、促进公平竞争;引导资本流向,发力新制造,瞄准硬科技,包括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新基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另外,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力扶植职业教育,着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实体经济培育人才。“要将经济更多转向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丹辉表示,为更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努力实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新发展动能。

在杨丹辉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需要更好把握需求变化趋势,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更多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需求的适配性。“其中,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作为供给主体的企业大有可为。要多运用新技术,把产业化成果投放到消费场景上去,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便捷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服务于‘双碳’目标,在引导绿色消费、升级消费上多下功夫。”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张立群表示,当前,需求不足特别是内需不足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仍然存在。同时,多种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值得关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较大,未来出口的强劲增长态势面临风险和挑战。

张立群指出,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切实落实好,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加快释放出来,重要的是显著增强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政府投资要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群发展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及其带动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展现新面貌,从而增加企业订单、改善企业预期,以此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等全面回暖。

“下阶段,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发展质量有望继续提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