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金融街三十年:勇担使命写新篇

新闻

向智而行 破局增长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 向智而行 破局增长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

  图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现场 2024年11月15日,由财能科技主办的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

财经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造,助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

金融街三十年:勇担使命写新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财经 浏览:141

2022年是北京金融街建设和发展三十周年。从昔日杂院连片的居民区,到如今近两千家机构入驻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无数亲历者、推动者、实践者的奋斗征程凝聚起磅礴力量,汇聚成金融街建设和发展的大江大河。

三十年来,金融街找准定位、明确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三十年来,金融街以寸土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高端产业聚集度最高、人民币资产流量最大、税收贡献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三十年来,金融街见证了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之路,也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持续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融街将以转型升级为翼,秉承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职责与使命,不断结出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累累硕果。

三十年日新月异千余家机构入驻金融街

据了解,金融街建设规划构想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正式明确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机构总部,北京金融街的发展大幕由此拉开。三十年来,经过无数建设者的艰辛努力,如今的金融街已成为一座功能齐全、机构聚集、人才汇聚的世界级金融区。

近年来,一批服务和承载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相继在金融街落地,区域业态结构持续优化,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金融改革、服务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金融街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区。2015年以来,首个由中国发起的国际金融组织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在金融街成立,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葡合作发展基金等一系列由我国主导的投资基金相继在金融街设立,推进中国与各友好国家在金融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2021年3月,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护航国家金融战略实施。2021年11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进一步形成。

在服务金融改革方面,随着国民养老保险、存款保险基金、国家外管局梧桐树投资平台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机构相继入驻金融街,金融改革服务范围也涉及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宏观经济调控、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服务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诚通基金管理公司、国新资本公司、国新国际公司,服务资管改革的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重点机构也纷纷落户金融街。

在服务金融创新发展方面,金融街引进网联清算、光大云缴费、金融网关信息服务、建信金服、爱保科技、中证股转科技、成方金融科技等新业态金融机构。在目前公布的三批22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西城区14个项目入选,占全市入选项目总量的64%。在首批纳入试点的16个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6家金融机构项目入选,凸显了金融街中国版“监管沙箱”的核心承载区优势。

目前,金融街聚集了“一行两会一局”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总部、保险集团总部、重要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多个知名国际金融机构,基本形成以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多种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中国金融风向标”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国际合作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街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北京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金融业也成为北京市经济结构中占比最高、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财政增收贡献最明显的第一支柱产业。

一组数据见证了金融街建设的辉煌历程和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2021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872.5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60.6%,年均增长9.4%;金融街从业人员达到23.69万人,相较十年前增长32.2%,其中三分之二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近20%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贡献3609.84亿元,较十年前增长52.83%;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29.2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12.2%,占全国金融资产规模三分之一。金融街地区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43万亿元,市值16.2万亿元。在全国A股市场上占据近8%的总市值,贡献了超26%的净利润。

在积极发挥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提升服务市场主体能力的同时,金融街也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20年,金融街发布“金开十条”,落地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获得更多业务资质等最新开放举措,吸引了一批重要优质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发展:北京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大和证券注册成立;高盛高华证券获批成为首批外商独资券商之一;全球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机构SWIFT(环球银行电信协会)与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共同设立的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金融街设立。知名外资金融机构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银集团也均在金融街设立中国区总部。截至目前,入驻金融街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143家。

与此同时,金融街论坛于2020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化专业论坛,也成为了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国际间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绽放创新魅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持续强化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殷勇曾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主要承载地,金融街要把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

实际上,在2017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表示,“北京金融街集中了国家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在殷勇看来,服务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一是要服务好金融监管部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金融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北京做好金融管理中心服务工作的重心。二是要服务好金融机构。在北京,金融机构具有总部型、功能聚集型特征。服务好这些金融机构,就是服务好金融体系建设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三是服务好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平台和保障。四是服务好金融业国际交往。

进入新时代,金融街进一步创新服务体制,按照“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架构模式,形成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有效发挥跨界共治和沟通交流平台作用。金融街服务局持续深化集监管支持服务、机构运营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关系促进服务、专业研究服务、人才发展服务为一体的“6R”服务体系。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围绕落实政府服务、完善街区公共服务、丰富市场服务、创新专业服务、精准个性服务五大使命开展工作,为驻区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优质的服务。金融街论坛升级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

展望未来,金融街将依托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两区”建设与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重大机遇,强化“一个中心”,打造“两个高地”,推进“三个一百”,实现“四个引领”,即:持续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打造财富管理产业聚集的资产管理高地和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载体的金融科技高地;实施重点金融机构集聚、高质量上市挂牌、金融领军人才培养“三个一百工程”;引领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和融合发展,把金融街建设成为金融功能聚集、金融市场开放、营商环境一流、国际影响力彰显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