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暴利下的医美行业亟待规范

新闻

曾毓群 张兴海试驾问界M9 曾毓群 张兴海试驾问界M9

日前,宁德时代曾毓群与赛力斯张兴海一同体验问界M9,曾毓群首次尝试智能辅助驾驶,直言其驾驶水平堪比...

  • 问界荣获2024《品牌引力榜》Top8 位列国产新能源汽...

    近日,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与腾讯新闻联合发布2024《品牌引力榜》年度版。此次榜单容量进一步扩充至60,旨在更为全面地网罗过去一年中最具市场引力的品牌。问界2024年在品牌热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十大品牌”的概念满天飞,让人既心动又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剖析,带你走进“瓷砖胶十大品牌”的真实世界,...

财经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全球总决赛璀璨落幕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

5月31日晚,蓝宝石赛场星光璀璨,激情沸腾!随着象征中式九球最高荣誉的荆棘王冠杯被高高举起,北京昌平...

暴利下的医美行业亟待规范

发布时间:2022/08/24 财经 浏览:207

“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元”“不到5年时间隐匿收入超47.55亿元”……近日,一则被披露的行政处罚,揭开了医美行业暴利的冰山一角。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个医美机构发现,医疗美容销售人员拼命推销:“不用开刀”“做完即走”“效果立见”……只言变美不谈风险的医美机构,靠着贩卖“容貌焦虑”牟取暴利,亟待监管部门整顿规范。

不少年轻人急着变美

敷完麻药后,冰凉的手术针轻轻压在小樱的上嘴唇,0.8毫升的玻尿酸推入后,原本单薄的唇瓣慢慢鼓了起来。小樱拿起镜子,看着镜中嘴唇略肿的自己。

8月20日上午11点,在朝阳区曙光南路附近的某医疗美容机构,小樱被接诊医生和销售圆圆作为玻尿酸丰唇案例推荐给记者。“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在做,不用怕。你看她,刚做完,唇纹少多了,唇形也好看饱满多了。”医生说道。此时,在接待大堂前,坐着两个和小樱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前台的咨询电话不时响起。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医美机构发现,不少年轻人正扎堆儿整形。玻尿酸隆鼻、童颜针抗衰、肉毒素瘦脸、胶原蛋白填充泪沟……相比传统的“动刀”医美,以注射为主的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因恢复期短、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如今更受年轻人的追捧,也吸引了众多医疗美容机构入场。

“近期我们特别推出玻尿酸注射整形的多项优惠活动,包含丰唇、太阳穴填充、去法令纹等。”销售圆圆反复强调,这些项目操作速度快、恢复周期短,很适合学生,“做完观察20分钟就能回家,悄悄快速变美。”

医美机构贩卖“容貌焦虑”

“不用开刀”“做完即走”“效果立见”……向年轻人贩卖“容貌焦虑”的阵营中,医美机构首当其冲。

记者看到,在多家整形美容机构销售的朋友圈内,各类贩卖“容貌焦虑”的话术令人眼花缭乱。如“眼袋就是‘苦命袋’”“太阳穴凹,夫妻感情不和”等,将女生容貌和感情、命运及财富关联在一起。同时,“早做早变美”“校花毕业季”等字句,也频繁出现在医美机构的暑期营销文案上,鼓动青少年尽早整形。

许多“整形逆袭”的故事也被医生以“科普”形式包装传播。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的一名医师,在抖音上以大量图文对比的方式强调医美前后容貌的差异,营销着“圆钝大肉鼻逆袭甜美女神”“朝天鼻术后230天堪称换脸”等。

然而,对于这些非手术类的医美手术可能造成的风险,多数医美机构在宣传时几乎闭口不提,甚至刻意回避。“玻尿酸丰唇完全不疼,全程不到40分钟”“针孔6小时左右就完全愈合”“即打即走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化妆”……看到记者表现出犹豫,圆圆连珠炮似的展开游说攻势,甚至“亲身说法”:“我自己就打过,没不良感觉。”

还有医美机构的销售人员,一边晒出求美者的整形对比照片,一边煽动地说:“她10支玻尿酸丰臀,你一支玻尿酸做脸都舍不得?”

“类似这种话特别容易让人受冲击,能激起我冲动医美的想法。”还在读大二的小涵感慨称。

行业暴利亟待监管规范

在颜值经济蔚然成风的当下,医美在年轻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用户人数超过1800万人,是2017年的4倍,较2020年增长19.27%。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医美机构的营收也快速增长。

就在8月初,一则杭州市税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引发热议。处罚事由显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当地一家医疗美容诊所利用个人银行账户收取服务款并隐匿收入超47.55亿元,未计入财务账,被杭州市税务局处以罚款共计8827.27万元。

一家医美行业非顶尖企业尚且如此,公众难免感叹:医美行业究竟有多暴利?

“产品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某医疗美容机构创始人胡棠(化名)表示,市面上大部分国产玻尿酸的拿货价不到100元,但卖给顾客差不多在1800元至3000元不等。大多数小分子玻尿酸的注射补水效果只能维持1至3个月,用户需要频繁维护。即使刨去房租、人力、营销等成本,一间非连锁的医美工作室仍能有90%甚至100%左右的利润。

药厂的毛利率更是高到令人咂舌的程度。6月27日,国内“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爱美客发布的港股招股书显示,其玻尿酸产品占总收入的98%以上,连续四年毛利率分别是87.2%、91.7%、91.4%和93.3%。2022年一季度更是高达94.45%,超越了同期贵州茅台的92.37%。

医美消费火热的另一面,是医疗事故和纠纷不断。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以“医美”为关键词,发现2019年以来,北京市相关判决裁定的案件数量持续增加。其中,2020年为82件,2021年为168件。

8月1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医美消费提示,目前正值暑期医美消费旺季,消费者需谨慎选择医美消费,尤其是不要盲从、跟风、攀比,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