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 创单月统计新高

新闻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长和天价交易更多细节曝光意大利家族接手成关键「...

    数据源:星岛日报 长和(001)上周出售中港以外的港口业务,套现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再有更多洽谈细节曝光。消息指,新买家以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当中最关键其实是TiL主席兼母企MSC...

  • 反美商业胁迫中央重视商业公平环境

      撰文王涵 资料来源:资本平台 特朗普重返白宫,由原来的「孤立主义」走上「扩张主义」的道路: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州」、占领格陵兰、夺下巴拿马运河。地缘政治明显风险升温,各国企业也重...

  • 陸振球:中央呼吁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尽显大国度

    来源:香港财经时报 两会期间,中央提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事有凑巧,长和于本周二晚宣布以接近1500亿港元天价出售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业务予美国资产管理巨头BlackRock爲首的财团,当中包括巴拿马的两个港...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 创单月统计新高

发布时间:2022/02/11 财经 浏览:254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公布的数据,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2022年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22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业内人士表示,1月金融数据整体略超预期,表明货币政策充足发力、靠前发力效果已经显现。

新增信贷方面,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创单月新增规模新高。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一季度通常是全年信贷投放的最高峰,1月也是信贷投放大月,2022年这一现象仍在延续。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银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发力信贷“开门红”。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新增贷款3.36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7万亿元和8100亿元。企业部门新增贷款规模占全部新增的84.4%,创去年2月以来的新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万亿元,同比多增600亿元,反映出基建投资等项目开始发力。”温彬说。

与此同时,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7424亿元,同比少增2024亿元。梁斯表示,一方面,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下,居民住房贷款融资难以出现明显放松;另一方面,2021年年初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居民中长期贷款多增幅度较大,造成了高基数。受此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明显少增。

新增社融方面,1月新增社融6.17万亿元,亦创单月历史新高。与此同时,1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0.5%,连续第三个月反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同比来看,1月社融同比多增主要源于贷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三项。其中,由于今年专项债额度部分提前下达,且1月即开闸发行,节奏明显快于去年,因此1月政府债券同比多增3589亿元,继续对社融同比产生较强拉动。

广义货币(M2)方面,1月M2同比增速达到9.8%,为2021年3月以来新高。梁斯表示,在贷款规模创新高背景下,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增强推高了M2增速。王青也表示,M2同比增速大幅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大幅走低0.7个百分点,二是当月财政资金投放加速,财政存款同比少增5857亿元;三是当月企业贷款大幅走高,推高存款派生。

温彬表示,整体上看,1月M2增速加快回升,新增信贷、社融略超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支持稳增长。下一阶段,稳增长要继续扩内需、稳外需。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路径逐渐清晰,预计在3月结束购债后启动加息,并将适时启动缩表。我国宏观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