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6G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上市公司回应市场关切
近日,6G概念关注度居高不下。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相关提问十分密集,多家上市公司也踊跃回复。3月16日,振华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可应用于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卫星通信以及6G相关领域。 此外,由国...
-
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
3月16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0.3%,市场份额下降2.4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央国企份额逆势提升:2022年,...
-
30岁以上的烟民看过来!这个改变再不做就晚了
近日,华盛顿大学发布的论文指出,30岁及以上的中年烟民改用电子烟可全面提高生活健康水平,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甚至社会经济地位都得到有效改善。 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等公共卫生机构支持,论文...
-
北京北部地区商业年底迎新,北辰荟助推亚奥商圈提...
城市变迁,造就区域变迁的方方面面——从大广场、宽马路、摩天楼、新小区,到传承、文脉、幸福感、软环境。打开北京城市版图,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的背景下,位于规划机遇区的亚奥商圈,已迎来新一轮跨越...
-
商业市场处于淡季周期 小面积公寓成市场亮点
在住宅市场回暖明显的时候,商业市场仍在酝酿蓄力。从近期成交数据来看,2月是广州商业市场传统淡季,供求季度性回落。由于缺少大宗成交,整体成交略显平淡。其中,社区商铺、南沙写字楼以及30平方米-50平方米的...
财经
-
以“邮”为媒话党史 牛街街道枫桦社区打造邮票特色党...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以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和“红墙先锋工程”为契机,依托“楼院+”党建项目,对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侧墙宣传栏、休闲座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邮票为载体,以“邮票上的党史”为主题打造邮...
-
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花两万元视力反降
“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结果视力没改善,反倒下降了”……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
-
需求前景继续承压 油价波动或加大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由于美国新一轮通胀数据强劲及加州硅谷银行倒闭,从而加剧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原油期货大幅收跌。 美国劳工部下属劳工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年内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近5万亿元
开年以来,银行同业存单量增价涨的趋势仍在持续。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5699只,实际发行额度近5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此外,3月1日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加...
-
“工行北京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跨越三十三年的温暖
一张张九十年代初开立存单的兑付,背后是工行人不啻艰辛的付出;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表达了对工行新街口支行暖心服务的肯定。 2023年2月24日,客户冷阿姨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工行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一进门...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企业贷款利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
发布时间:2022/01/19 财经 浏览:116
“2021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强化跨周期调节,金融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稳固
“2021年,人民银行基于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强化跨周期调节。”刘国强表示,去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积极因素较多,人民银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2021年全年新增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在2020年新增贷款较2019年同比多增2.8万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同比多增,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前瞻发力,通过降准、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持续优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到2021年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0.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2021年11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2020年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仍然比较稳固。”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去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到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高18.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67万亿元,同比多增300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32.8%,全年新增3643亿元。
2021年末,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2.6%,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49万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5.3%,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46亿元;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5.4%,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5万亿元,同比多增2618亿元。
此外,稳杠杆促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杠杆率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
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刘国强表示,2022年,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量上,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结构上,将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优化结构,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利率方面,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汇率方面,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采用市场化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中标利率通过参与机构投标产生,利率水平取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对央行资金的需求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孙国峰表示,此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LPR报价行报价时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孙国峰说。
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
近期,数字人民币APP在多个手机应用市场上架。在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了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展情况。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上海、深圳、雄安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把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落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去,让更多的企业、个人能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价值,充分激发产业各方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