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4月起种植牙价格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保局26日介绍,4月20日起,本市将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此次综合治理运用服务降价、价格调控、耗材集采、信息披露等多种措施,口腔种植医疗服...
-
朝阳小营新添一处书香“打卡地”
既是企业文化馆,又是公共图书馆,新型文化空间补足社区功能短板。24日,位于朝阳区小营路25号的首开书院开门亮相。 走进巨幅线装书造型的大门,上下两层的书院空间跃入眼帘,设计处处有巧思。现场工作人员李...
-
回天首条商业步行街五一亮相
昌平回天地区的居民即将迎来一个逛街娱乐的新去处。记者获悉,位于回龙观核心区的首开LONG街将于今年五一开街亮相,6月30日正式开业,这也是回天地区首条商业步行街。商街将商业建筑与原本市政道路相结合,并通过...
-
北京市首家“类博物馆”挂牌
24日,北京市首家“类博物馆”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挂牌。市文物局透露,近期还将推动其他具备开放条件的“类博物馆”开放。 首家挂牌“类博物馆”的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收藏与“德”相关的400余块牌匾、...
-
释放数字经济引擎更强动能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
财经
-
“萌兰”运动场周边实行限时参观
北京动物园管理处26日发布公告,为保障游客安全,大熊猫“萌兰”运动场周边区域将实行秩序管控、限时参观,希望广大游客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参观游览。 近期,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受到广泛关注,“熊猫热”为...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与大兴区深入推动校地共建
3月22日下午,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带领多个部门负责人走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在校学生上了一堂大思政课,并参观校内设施,就校地共建等展开研讨。 王有国表示,学院与区法院、区劳动争议...
-
北京市正在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
《北京市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24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立法主要内容。记者获悉,本市正在建设平均台站间距11公里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未来在地震发生后6到8秒可向公众发出预...
-
首都机场港澳台航线将大幅增长
3月26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夏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8日结束,共计217天。新航季港澳台地区航线将迎来大幅增长,较换季前增长超150%。 数据显示,新航季首都机场日均计划执行航班1137...
-
我国电商巨头”出海”版图加速扩张 助推...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进军”澳洲,字节跳动跨境电商业务进入东南亚……我国电商巨头“出海”版图加速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在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加快补齐人...
首个履约周期临近结束 全国碳市场交易大幅升温
发布时间:2021/12/22 财经 浏览:127
根据生态环境部此前通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需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点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点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
随着第一个履约期截止日期的临近,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大幅升温,交易活跃度不断上升。记者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环交所”)获悉,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31亿吨,累计成交额53.58亿元。
12月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放大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量近45亿吨二氧化碳,一经启动即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碳市场。
自11月开始,全国碳市场交易量逐步放大,11月日均成交量达到104.68万吨,总成交量2302.97万吨,超过前四个月成交量总和。
进入12月,全国碳市场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12月15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第102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亿吨大关,截至当日交易结束,累计成交量1.07亿吨,成交额44.26亿元。
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12月成交量已达到0.88亿吨,是11月总成交量的2.8倍,成交金额达到35.11亿元。自开市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为125.573万吨,是欧盟的22倍,韩国的53倍。
在市场流动性和成交量上升的同时,交易价格保持合理波动。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CEA收盘价为46.66元/吨。
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履约
目前,电力企业纷纷提前履约。12月15日,浙能集团表示,其所属25家重点排放单位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首年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实现了集团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首个周期的100%履约。
12月14日,华电碳资产公司协助中国华电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碳配额清缴,这标志着中国华电提前完成105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100%履约。
同样在12月14日,中国大唐完成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履约清缴工作。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中国大唐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在当前电煤供应持续紧张、保电保热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所属全部96家重点排放单位履约清缴工作,实现了中国大唐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的100%履约。
从地方来看,12月7日,海南省率先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成为首个100%完成履约的地区。随着履约截止日期的日益临近,后续市场交易量将持续放大,交易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山东省是履约任务最繁重的省份,山东省共有320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家的省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人士近日表示,截至2021年12月13日,山东320家重点排放企业均已经完成了交易账户的开立工作。其中,累计共有84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买入量1728.46万吨,成交额7.12亿元;累计卖出量946.19万吨,成交额3.98亿元。截至2021年12月14日,山东省有211家重点排放单位顺利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80家重点排放单位部分履约,总共291家重点排放单位提出履约申请。
市场呼吁机构投资者尽快入市
中创碳投首席分析师陈志斌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接下来,随着第一个履约期截止,全国碳市场或将回归冷清,成交量将顺势回落。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积极推进非控排企业入市交易,这已列入主管部门的工作进程中。也就是说,接下来要引入投资机构进入全国碳市场。
上海环交所正积极布局。12月15日,上海环交所与光大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拟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全方位合作,创新和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与碳市场的合作与联动发展。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小全表示,当前,全国碳市场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多样化金融机构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全国碳市场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上海联交所、上海环交所和光大银行将以此为契机,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碳市场金融化,提升绿色金融市场能级,为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