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2年“开门红”姗姗来迟 险企大力布局养老驱动

新闻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满收官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还剩百日 北京市166场宣讲...

    在机动车道上悠然自得,在自行车道里风驰电掣;有个车位刚刚还空着,转眼就被它占了;随便乱停的时候,消防车进不来,救护车出不去……“老年代步车”的特点,被东城交警张建总结到了“精髓”。昨天(21日)是违规电动三...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2022年“开门红”姗姗来迟 险企大力布局养老驱动

发布时间:2021/11/09 财经 浏览:177

“开门红,全年红”。作为保险公司每年的重头戏,按照往年惯例,11月险企将进入明年“开门红”酣战阶段。然而,相较于2020年一众大小寿险公司早早高调启动的2021年“开门红”,2022年“开门红”来得更晚,也更加低调。

监管日趋严格、行业业绩承压、代理人数下滑……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淡化“开门红”的声音日盛。争议声中,险企开始谋求产品创新,推动改善保险供给,满足客户在健康、养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保障需求。

监管与业绩双重压力

所谓“开门红”,一般是指保险公司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重点推出一批以“储蓄”“理财”“高收益”“限量抢购”为卖点的长期保险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大额保单,从而揽收大量保费,争取获得好彩头。通常来说,“开门红”的保费收入约占全年保费收入的40%以上。

相较前两年,今年的“开门红”可以说是姗姗来迟。去年9月末,中国人寿率先启动“开门红”,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头部险企紧随其后,时间上也较之前的惯例提前了一个月左右。

但纵观今年,中国人寿在10月中旬才推出3款2022年“开门红”产品,随后泰康人寿于10月底召开“开门红”全国启动会,平安人寿于11月1日推出新年金险产品。除此之外,其余险企都相对低调。据悉,友邦人寿预计11月启动“开门红”;新华人寿则将时间暂定为12月;中国太平仍在冲刺今年全年目标任务,目前“开门红”时间、方案暂未确定;中国太保今年的方案也尚在讨论中。

对于“开门红”降温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对险企全年保费收入具有重要贡献,“开门红”很容易成为销售误导行为的高发区,炒作停售、夸大收益、诋毁同业等行为屡见不鲜,监管利剑因此高悬。

去年10月,头部险企打响“开门红”战役之际,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摒弃片面追求规模和业绩、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合理规划全年发展任务,平衡业务发展节奏,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促进人身保险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5日,银保监会就上述《通知》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点名21家人身险公司在激进的经营下动作走形,主要问题包括:激进发展模式仍然存在、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市场乱象仍然多发等。

另一方面,负债端持续承压、全年目标冲刺任务较重也是险企选择推迟“开门红”的重要原因。香港精算视觉保险学会会长、北美准精算师Alex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2021年以来保险代理人流失严重,险企一直没能从这种行业的“衰退”中缓过神来,因此很难开足马力去启动“开门红”。“‘开门红’不仅需要公司在政策方面出台多种支持举措、推出更多的激励方案,还需要公司从上到下一鼓作气、目标一致。但是,如今的行业发展环境,确实很难让险企有信心能够打好今年的仗。”

根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日前披露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0414.69亿元,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合计1855.55亿元,同比下降7.06%。第三季度,五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全线下跌,跌幅从0.5%到54.5%不等。

此外,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代理人队伍也在不断缩水。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规模分别为87.8万人、115万人、24.9万人、64.1万人、44.1万人,较2020年末分别减少14.6万人、22.8万人、16.5万人、10.8万人、16.5万人。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代理人规模从零到900万规模用了数十年时间,而从2019年的顶峰900万到如今400多万,仅用了两年多时间。

聚焦养老需求

在监管力度日趋严格、代理人规模大幅下滑的大趋势下,业内关于淡化“开门红”的声音此起彼伏。

Alex认为,“开门红”是一个非常传统、充满销售误导、有可能会给行业带来负面声音的一种形式。随着越来越多头脑冷静、追求理性的年轻人加入保险业,“开门红”注定是要逐步退出市场的。险企只能积极优化自己的人员队伍,在等到一些不合资格的保险代理人“出清”之后,破釜沉舟,真正开启自己的转型之路。

不过,华金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崔晓雁在研报中指出,今年险企保费增长压力较大,“开门红”时间较去年有所延后,中国人寿率先出击或对同业产生促进作用。保费增长压力下,“开门红”的激励效应或更加重要,预计上市险企今年仍将大力布局“开门红”。

争议声中,式微的“开门红”也有着内部惯性、外部需求双重因素下不可小觑的力量。面对这一重要营销节点,险企开始谋求产品创新,布局常态化经营。尤其在发力养老第三支柱的号召下,深入推动改善保险供给,满足客户在健康、养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保障需求,在2022年“开门红”产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有险企推出能够对接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年金保险产品;也有险企针对高端客户推出高端医疗服务计划,对接健康险新产品;部分外资险企选择将“财富+养老”方向的产品作为主打,将“开门红”融入到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战略,以期满足个性化、品质化的养老需求。

国泰君安从调研中获悉,在客户认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当前保险公司的转型目标改为基于客户的需求匹配产品,保险产品基于客户需求建立更为丰富多元的创新产品组合。面对人口老龄化、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及医疗卫生费用支付效率过低的现状,主流保险公司当前均推出“健康保障+养老储蓄+终身寿险”等多产品组合,满足差异化客户的全方位保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