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向智而行 破局增长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
图 | 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现场 2024年11月15日,由财能科技主办的2024财能书院CFO年度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财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授以及企业CFO、财务总监等近600人出席论坛。本...
-
火热报名中!11月15日·北京,邀您共赴2024财能书院...
2024年,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加速冲击千行百业,众多企业深陷转型困局,亟需发掘增长新动能。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变革先机,打造一流数智化财务管控体系,赋能业务开...
-
2024“白塔夜话”文化活动启幕,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
9月24日晚,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白塔夜话”文化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北海公园阐福寺启幕。图为乐手现场演奏。 ...
-
动码印章创新防伪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建设,加速数字...
数字经济代表全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中国已成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数字经济领先国家,为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北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
-
专访爱普生中国总裁岩崎哲也:携手中国伙伴迈向更...
“面对当下的全球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爱普生拥有的‘省、小、精’技术,无疑为改善环境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爱普生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岩崎哲也在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时谈及,“省、小、精”...
财经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
利安护航 与宁同行—— 利安人寿超200亿保险保障助力...
3月17日,2024南京半程马拉松在南京建邺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鸣枪开跑。全球2万多名跑者齐聚南京,奔跑在“全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领略长江之滨古都城市的厚重,感受生生不息、协同包容的长江文化。利安人寿连续...
生猪供应相对过剩仍将持续 养殖户或陷重度亏损
发布时间:2021/10/26 财经 浏览:193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同比增长60.9%,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95.2%。今年1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连续8个月回落,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也没有出现猪肉价格反弹。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21.03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0.8%。
持续回落的猪肉价格,让消费者可以痛快地大口吃肉了,但也让不少生猪养殖户陷入了焦虑。以养猪大省四川为例,上半年生猪出栏2928.7万头,产能刚达常年水平,价格却跌破成本价每斤8.5元。
据了解,生猪生产从年初逐渐恢复,一大批高水平的规模猪场快速崛起,猪肉价格也随之快速回落。年初还赚得“盆满钵满”的生猪养殖业,如今不得不面对亏损局面。专家表示,当前生猪价格已跌至近年最低,不少养殖场(户)发展生产积极性受挫。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
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走势如何?养猪场(户)的“亏损周期”还会持续多久?
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的生猪产量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调减产能,猪价低迷态势难以扭转,尤其是明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猪价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场(户)重度亏损。
当前,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二季度,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当前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主要因为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孔亮解释称,生猪市场供应“中期看仔猪,长期看母猪”。今年3月份以来,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均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8月份至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
生猪生产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因此,关注生猪生产,不仅要关注一时的价格涨跌,更要关注和解决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尽量熨平‘猪周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孔亮表示,针对生猪产能过剩的苗头,从6月份开始,农业农村部密集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有序安排生猪出栏。随后,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努力稳定生猪生产秩序。7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结束增长势头,环比连续3个月减少。
据孔亮介绍,目前,一些养殖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采取“十头母猪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育肥猪提前10天出栏”等措施,这对于企业减少亏损和行业去产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459万头、生猪存栏4.38亿头,均相当于2017年年末水平。这也意味着生猪生产已全面恢复。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推动生猪养殖加快走出困境,防止生猪生产和供应出现大的起伏,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产能调控方案要求,落实地方分级调控责任,重点抓好生猪产能调减工作,加强生产和市场监测,及时发布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生猪产能尽快回到合理水平。同时,保持用地、环保、贷款和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不搞“急转弯”“翻烧饼”,防止损害基础生产能力,影响长期的市场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