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届永定河马拉松赛下月开跑
记者从北京冬奥公园了解到,公园内的北京首条全封闭马拉松路线将于4月22日迎来2023首届永定河马拉松赛。比赛路线途经马拉松大本营、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莲石湖公园、首钢园、滑雪大跳台、新首钢大桥等核心景点。...
-
海洋馆送两尾中华鲟回长江
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21日上午,北京海洋馆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启“鲟梦中华 守护长江——2023中华鲟保护再启航”活动。活动将送两尾子一代中华鲟回到荆州中华鲟保护基地参与产卵,助力中华...
-
自然博物馆邀观众领略树文化
21日,“一树花开·中国树木文化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110余件“木”展品,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树木文化。 步入展厅,仿佛走进树木的世界,110余件展品通过“识木”“用木”“崇木”“惜木”四个部分,多角度展示中国树...
-
大兴瀛海入市两宗共有产权房用地
近日,本市土地交易市场大兴分市场公开挂牌出让两宗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权,将用于建设共有产权住房,未来销售均价2.9万元/平方米。 此次入市的两宗地均位于瀛海镇西侧,京台高速公路以西,共包含5个地块,总用地...
-
盛会育人才“服务”惠长远
周末夜晚,世园公园3900盏花灯点亮,游人纷至。高峰期,上万人次的大客流南来北往、汇集于此,园内却秩序井然。 “经过世园会大客流的考验,我们建立了高峰勤务专人负责制并形成了常态,遇到大客流都能从容应对...
财经
-
北京消费季小吃文化节启动
(22日),2023北京消费季春歌京点小吃文化节在万丰小吃城启动。正阳门饭庄、翔达南来顺、全聚德中轴食礼、三元梅园等16家品牌带来百余种招牌小吃,首批“百姓日常喜爱的北京小吃”榜单也同步发布。 活动现场,不...
-
古风运河生态水岸将现东五环
东五环附近,通惠灌渠治理工程近日启动建设。明年,融合生态、文脉、商业的滨水空间将重现运河商业文化场景。 高碑店附近的通惠灌渠,挖掘机轰鸣作业,岸边已经挖出了坑槽,沿岸布置了施工围挡。接下来,通惠...
-
西城区试点培养基层治理“诸葛亮”
在高洋的办公桌上,两份文件特别显眼。一份是今年金融街街道邻里节的筹办计划,一份是新文化街五四青年节活动的方案。“我是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中央音乐学院社区的社工,现在正处于培训阶段,街道的重点活动、项目我...
-
2023年京考调剂20日起报名
北京市人事考试通用平台昨天(19日)公布2023年京考首批进入面试名单与调剂职位表,调剂报名将从今天正式开始。 首批参加面试人选未达到招考公告公布的面试比例人数的招录职位为调剂职位,将采用调剂的办法补充...
-
以“邮”为媒话党史 牛街街道枫桦社区打造邮票特色党...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以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和“红墙先锋工程”为契机,依托“楼院+”党建项目,对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侧墙宣传栏、休闲座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邮票为载体,以“邮票上的党史”为主题打造邮...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能源消费劲增凸显经济活力
发布时间:2021/07/29 财经 浏览:140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工业用电贡献率明显超过往年水平;进入二季度,工业拉动用电增长势头明显,反映出经济运行基本面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能源形势主要呈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三个方面的特点。
在能源消费方面,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2%,较2019年同期增长15.8%,两年同期平均增长7.6%。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分析认为,“工业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6.5%,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
同时,煤炭消费较快增长,发电、建材用煤增长显著。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10.7%,较2019年同期增长8.1%。其中,发电、建材用煤持续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5.7%、12%,电煤对煤炭消费增长贡献率达到76.7%。
在能源供给方面,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6个月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区采取有序用电措施;煤炭供应偏紧,价格高位震荡。李福龙表示,面对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企业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主要能源品种产量持续增长,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9.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4.7%、23.7%。
在清洁低碳转型方面,国家能源局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印发《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上半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0.2%。同时,持续推进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截至6月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约9.9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3.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9个百分点。
迎峰度夏优先保障民生
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结构不断变化。从需求侧来看,二产用电比例下降、居民和三产用电比例上升、空调降温负荷大幅增长;从供应侧来看,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快速发展。受此影响,我国电力供需越来越呈现“平时充裕、尖峰紧张”和“整体平衡、局部紧张”的新特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二级巡视员张扬民表示,将加强电力供应保障现场调研、协调和督导。组织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研究会商保供措施,督促有关单位和电力企业切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协调解决向缺电地区增供外送电量、增加电煤生产供应等实际问题。
张扬民强调,要推进各类电源尤其是支撑性电源开机运行。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分别超过30%和20%。福清核电5号、田湾核电6号机组共228万千瓦投产。同时要推动电力紧缺地区具备条件的支撑性电源投入运行,充分发挥煤电的保供“压舱石”作用。
在有序用电方面,张扬民指出,要把保障民生用电放在首位,指导地方主管部门按照需求响应、错峰避峰、有序限电的顺序安排电力电量平衡,细化完善电力可中断负荷实施方案,确保民生、重点用户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电力供应。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年将增近10倍
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储能技术。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如何发展受到多方关注。
“新型储能技术多样、高效便捷、功能多元、应用灵活。随着新型储能快速发展,顶层规划和统筹协调缺失的问题逐步凸显。”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二级巡视员刘亚芳介绍,对此,《指导意见》指出要开展专项规划,对储能发展需求、布局和配置原则等开展系统性研究。强调电源、电网、用户均应紧密结合能源结构、电力供需、用能需求配置储能。
《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装机规模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
“《指导意见》不单纯强调规模发展,而是从技术进步、标准完善、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多维度发展要求,注重新型储能的高质量发展。”刘亚芳表示,下一步,要统筹引导发展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新型储能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作用,避免无序建设和利用不足问题;强化技术创新,攻克短板技术,并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和规模化发展,提升本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完善政策配套和市场环境,充分体现新型储能的系统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盈利,培育成熟的商业模式。
刘亚芳还透露,为了保障《指导意见》工作落地,后续还将加快出台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完善顶层规划和统筹协调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