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推动变革,让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

新闻

2024“白塔夜话”文化活动启幕,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 2024“白塔夜话”文化活动启幕,单霁翔谈文化遗产保护

    9月24日晚,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白塔夜...

  • 动码印章创新防伪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建设,加速数字...

    数字经济代表全球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今中国已成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数字经济领先国家,为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增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北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

  • 专访爱普生中国总裁岩崎哲也:携手中国伙伴迈向更...

    “面对当下的全球环境问题,我们认为爱普生拥有的‘省、小、精’技术,无疑为改善环境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爱普生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岩崎哲也在接受中国环境报专访时谈及,“省、小、精”...

  • 淘宝联合百所高校菜鸟驿站,送你一卷青春的胶带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庞各庄头茬西瓜开售 首批货源京东独家抢鲜上线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头茬西瓜”也如期上市。作为网红爆品,庞各庄西瓜凭借糖度14度左右,加上现摘现卖的特点,在口感上优于其他西瓜。 4月18日,庞各庄西瓜首发仪式于北京庞农兴种植基地...

  • 澳门航空A330宽体客机投入运营 开启北京-澳门航线...

    记者从澳门航空华北大区获悉,随着全国民航开始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自2024年3月31日起,澳门航空将正式启用A330宽体客机执行北京首都机场至澳门国际机场的部分航班。     A330宽体客机...

财经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造,助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

推动变革,让生物多样性走上复苏之路

发布时间:2022/12/04 新闻 浏览:139

即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作为COP15的主席国,中国正积极组织和参与该框架的讨论和磋商,力争达成平衡体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兼具雄心和务实、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

那么,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

记者:对于生物多样性,公众关注度不高。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何种挑战?

魏辅文: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相比较而言,公众可能会更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而生物多样性同样也是与我们的生活休戚与共,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三大环境问题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在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持战略思维、全局观点和科学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我们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发挥湿地功能,推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的挑战。联合国旗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数据显示,物种灭绝速率比正常高出100~1000倍,100万物种正因人类而遭受灭绝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统计数据也指出,约有28%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些挑战警示我们,必须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变革性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

记者:中国基于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魏辅文: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阐释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相关,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高度契合,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榜样和契机。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去年,中国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COP15)第一阶段会议,正式设立大熊猫、三江源、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和北京、华南两个国家植物园。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还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通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开展保护地优化整合,中国提前完成了17%的“爱知目标”,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系统工程,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得到恢复与增长,受威胁等级下降。

记者:作为国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您认为中国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发展状况如何?

魏辅文:过去20年,中国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势头迅猛,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在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与维持机制,物种濒危和演化适应机制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适应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可以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和保护实践与国际并驾齐驱,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组学技术以及天地一体化智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台建设等则走在了世界前列。

记者: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设立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估后,你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魏辅文:我们此前曾对CBD目标设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评估,从长期执行情况来看,尽管不同的目标间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向好。对于未来,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虽然任务艰巨,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变革措施,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将走上复苏之路。

记者:下一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应该如何发展?

魏辅文: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各项“公约”紧密结合,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积极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将它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协同解决方案,促进协同增效,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逐步从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向生态系统保护转变。以大熊猫为例,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保护大熊猫本身,更多的是保护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做过估算,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最高价值达27亿美元,投入保护的资金和产出的成效比例是1∶27。

最后,在科学研究方面还应加强大数据、野外观测台站、野生动植物资源库等平台建设,以及入侵生物和疫源动物本底调查,统筹优化保护网络,构建风险预警和防控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实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智慧管理,服务国家生态安全。

最近,我和团队提出了“数字诺亚方舟”倡议,想通过构建濒危动物基因组完成图,保藏其完整的遗传信息,借助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为将来复活灭绝物种提供最后的契机。尽管可能没那么容易,但相信在世界各国保护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数字诺亚方舟”将成为未来拯救濒危物种的最后机遇。

记者: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你有什么想呼吁或强调的吗?

魏辅文: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依赖于政府部门、科学机构、相关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近年来,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力献策,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