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十大品牌”的概念满天飞,让人既心动又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剖析,带你走进“瓷砖胶十大品牌”的真实世界,...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财经
-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贝莱德为首财团的天价交易。 本报最近收到可靠消息,这宗交易得以谈成功,最关键的其实是TiL主席和MS...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国家级非遗“四川评书”传承人77岁别舞台话“传承”
发布时间:2022/07/05 新闻 浏览:255
对77岁的渝派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评书”代表性传承人曾令弟而言,2022年有些不同。他暂别坚守了60年的曲艺舞台,将更多精力放在整理评书史料及培养接班人上。
“因为热爱,便有责任。我想守住评书阵地,不让艺术断代。”曾令弟3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透露,今年开春,自己一次性收下3位新徒。如今徒弟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公务员、教师,也有魔术师、戏曲从业者……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因其有“谈古论今寓兴邦之大计,褒忠贬奸颂礼义之先贤”之说,享有“高台教化”美誉。四川评书,是主要流行于重庆市和四川省的曲艺品种,至迟在清咸丰年间即已形成。
曾令弟是地道的重庆人,1945年出生于手艺工人家,从小就对评书展现出兴趣,哪里有说书茶馆,他就去门前站着听,耳濡目染结下不解之缘。17岁时,尚是电机厂学工的曾令弟被厂里推荐参加“重庆市首届工人文艺调演”,以自学的《糊涂知县》一举夺魁而被赏识,师承中国评书名家程梓贤,由此开启艺术路。
评书本体是说话的艺术,属口头文学。在曾令弟看来,它是文学艺术界间“最简单”的,一人凭一张嘴,辅以醒木、折扇、手帕等道具就可表演。它又是“最难的”,一开口就要表现“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忧恐”,既要说出人的内心,还要与时代呼应,鞭笞假丑恶,褒扬真善美。曾令弟总结称,最高的表演手法是“眼有所视,手有所依,足有所立,言未发而表乐俱出于前”,一人演好一台戏,需兼具眼到、手到、心到、神到、意到。
“要想出口成章,除了苦学苦练,没有捷径。”曾令弟回忆,当学徒时,市面上可供学习的评书墨本屈指可数,基本上靠师父口传心授。“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背后,离不开勤学苦练的日积月累。至今,他信手拈来的“言子儿”(重庆一种幽默的方言表达)、谚语、歇后语逾数千条,背诵50年前的段子也毫不费力。
一扇收天地、两唇道古今。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是曾令弟的舞台。
60年来,曾令弟在沙坪坝区文化广场前的黄葛树下、千年古镇磁器口、“母城”渝中区城墙边,均留下坚持数年的艺术足迹。传统如《三国》《水浒》,新书之《红岩》《智取威虎山》,都是他的话本。家乡重庆更是绝对的“主角”,在本土特色《重庆掌故》等系列作品中,曾令弟以“方言评书”方式,将重庆的文脉、历史与重庆人的性格嬉笑演绎,一人多面、一腔多调,舞台效果在醒木里、眼神里、手势里呈现,贯口、爆发、停顿里藏着“千军万马”,民众情绪随书中情节跌宕起伏,在川渝广受热捧。
曾令弟不仅能说书,还热衷创作,30岁起出版《红岩英雄谱》《老侃趣话》等评书专辑50余万字。他说,评书故事也需与时俱进,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英雄机长”刘传健等事迹都可以是创作灵感,但无论是传承前人或自创新编,都要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保持生活韵味,“要有血有肉才能教育人,假了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提及传承,“年轻受众”是曾令弟所看重的。他40年间去到400多所校园表演,最多时一天演3场,每场约两个小时。“这是一种责任。”他期待,通过评书讲述,让年轻一代感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体会今日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树立文化自信。
近年,同行的陆续离世,让评书艺术的后继事业愈显紧迫。已近耄耋之年的曾令弟想与时间赛跑,趁身体还健康争取多培养出几个接班人。
“传承,是一个不仅难,还艰苦的过程。”曾令弟坦言,自己的择徒标准较为严苛,“收徒以人品艺德为第一考量,七分学做人,三分才是学艺术”,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注重挖掘年轻力量,但至今也仅有20名弟子。
“对曲艺艺术而言,传承的要义是出书、出人、走正路。”教学中,曾令弟常向徒弟们表达期许:对传统艺术心怀敬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不能丢;评书创新路上要“说新唱新”,绝不能歪曲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