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挖掘新项目 主动对接需求 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路径明确

新闻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满收官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还剩百日 北京市166场宣讲...

    在机动车道上悠然自得,在自行车道里风驰电掣;有个车位刚刚还空着,转眼就被它占了;随便乱停的时候,消防车进不来,救护车出不去……“老年代步车”的特点,被东城交警张建总结到了“精髓”。昨天(21日)是违规电动三...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挖掘新项目 主动对接需求 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路径明确

发布时间:2022/05/27 新闻 浏览:125

近期,监管部门频频释放扩大信贷投放信号。专家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型银行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信贷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将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期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后续银行积极挖掘新项目、主动对接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要克服避险惜贷情绪,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日前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要求,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专家认为,各类型银行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表示,在基本职能上,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债券发行募资长期资本,相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负债久期承受能力,更适合开展政策性项目投资、长周期项目投资。

此前,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明确了要求:今年国有大型银行要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地方法人银行今年要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实现差异化增速、各地要实现辖内法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总体“两增两控”目标。

多家银行明确,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包括中行、农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银行将今年贷款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

激发实体融资需求

近期疫情多点散发,专家表示,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后续银行应积极挖掘新项目、主动对接需求。

“当前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现象突出,一方面由于需求不足,银行缺少新项目;另一方面,部分领域信用风险上升导致银行放贷谨慎。”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除了持续降成本激发需求外,积极挖掘新项目、促消费、稳地产等需求措施已在路上;同时,融资再担保、信用缓释工具、隐性债务置换等措施也有助于缓解信贷供需结构性矛盾。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4月以来,信贷需求较弱,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导致短端资金利率明显低于政策利率。若想改善目前资金淤积的问题,必须激发实体融资需求、提高信贷投放力度。

“当前信贷疲弱的问题已经得到极大关注。”明明表示,预计5月信贷规模缓慢回升。

为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监管部门已作出相应部署。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几家大型银行正着手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准备工作。银保监会将引导各大行在年内按照有序降低的要求制定好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工作安排和措施。拨备覆盖率的降低要结合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消化存量风险,腾出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优化贷款投向结构

业内人士表示,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各银行将优化贷款结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是调结构的重点,央行已出台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能源保供和水利基建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环节,前者意在引导PPI同比下行,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后者是基建投资稳增长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有助于开展以工代赈。

在薄弱环节方面,王青分析,针对小微企业的支小再贷款规模持续扩大,支持工具在不断创新。

多家银行表示,将做好资金投向的精准安排。工商银行行长廖林介绍,该行将强化对稳投资的有效支持,提前对接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更加精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外资外贸等领域,引导资金更多流向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