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财经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健康联盟合作协议,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安徽滁州涵博健康集团医院、中国铁塔集团滁州分...
“晴天打伞、雨天收伞”?养猪企业期待“精准纾困”
发布时间:2022/05/26 新闻 浏览:167
2002年6月至2018年5月,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目前正运行的第5轮周期,自2018年经历27个月的上升通道后,自2020年9月至今猪价进入下跌通道,本轮“猪周期”历时之长较为罕见。
猪价的持续低迷,让部分生猪养殖企业长期处于亏损困境。如何降低“猪周期”风险并增强养殖者信心?如何避免猪价再次出现猛涨暴跌?重庆市一些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认为,猪价高企时企业往往能得到政策补贴和银行贷款,猪价跌入低谷时企业却“无人问津”,这种“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的状况如果得到改变,将有助于破解“猪周期”。
生猪养殖业持续陷入困境
面对猪价持续一年多的低位运行,重庆黔江种猪养殖户黄启全非常无奈。他那本能容纳数百头生猪的猪舍,如今里面只剩下了几十头,雇佣的工人也只剩下了几人。尽管黄启全已按照过去应对猪周期的方式更新了猪种,降低了规模并调整结构,但持续走低的猪价还是让他觉得很难再坚持下去。
“本以为年后价格会有较大回升,但目前来看至少上半年还得继续亏损经营。”养猪十余年的黄启全眉头紧锁地说,“2020年猪价高的时候每年能有一百万元收入,但过去一年多基本上把赚到的都赔了。这么多年来我养猪从来没有亏过,但这次真的撑不下去了,未来我也打算换养价格更为稳定的牛羊。”
黄启全所遭遇的,是部分种猪养殖户在疫情和“猪周期”影响下,不断挣扎求生的缩影。据黄启全介绍,4月初当地自繁仔猪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超500元;外购仔猪养殖场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接近300元。记者近日在重庆黔江、南川、涪陵等多个区县调查时也发现,几乎所有的种猪养殖户如今都在亏本经营,很多养殖户不得不缩减养猪数量止损。此外,还有部分养殖户已经彻底弃养,重庆整个生猪养殖产业陷入从未遭遇过的寒冬。
重庆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商品猪和种猪价格虽然进入5月后有所反弹,但依旧处于低位运行。5月1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5.75元/公斤,重庆生猪养殖成本为18元/公斤左右,亏损养殖依旧在持续,这也直接导致生猪存栏量在进入2022年后持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受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跌影响,生猪出栏活重开始明显下降,2022年以来已逐渐降至130公斤以内。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同比下降3.1%,较2021年6月份累计下降8.3%。
“如果没有工程建设等副业支撑,我们早就把猪场关了。”重庆南川区青一银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农说。作为当地规模较大的种猪企业,这家猪企一年生猪出栏量最高时超过1万头,但去年以来出栏量已锐减7成。
业界反映政策存在“晴天打伞、雨天收伞”问题
2016年生猪蓝耳病暴发后,各地积极补贴生猪养殖;2019年非洲猪瘟暴发后,四十几个国家生猪储备基地遭灭顶之灾,各地又普遍发放补贴支持养猪,银行也予以贷款支持。然而,面对此次“猪周期”低谷,诸多企业表示,相关部门对养殖业反而没有补贴,银行也更加惜贷,这种状况被业界称为“晴天打伞、雨天收伞”。重庆当地某基层畜牧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地应对“猪周期”的办法只是限定养猪数量,但这种办法根本管不住,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9年我们的养殖成本只有8元/斤,但2022年成本已经涨到了将近10元/斤。相比平均六元左右一斤的生猪价格,几乎是养一头亏一头。”重庆本地最大的种猪企业,重庆六九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说。记者调查发现,疫情、饲料价格上涨、需求不足等固然是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但“晴天打伞、雨天收伞”或许是助长“猪周期”的重要因素。
龙农说:“2019年猪肉价格高企时,企业养猪的积极性本来就很高,不用鼓励和刺激就能发展,各地却出台很多扶持和补贴政策,大量的补贴甚至让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入场养猪,大笔快钱热钱迅速涌入生猪养殖业。这两年猪价低迷,政策帮扶力度反而没有那么大,没有补贴,很多贷款也迟迟不批,只能自己死撑。”
罗云也向记者表示,他2001年进入养猪行业,经历了4次“猪周期”,只要咬牙挺住,就会迎来柳暗花明。目前公司负债率只有20%,正在建设的保育场、肥料厂、饲料厂和研究院等“四大工程”已分别完成70%、95%、90%和80%的工程量,但建设费用还需要1.5亿元,却无处贷款,只能停工。据了解,农业银行曾计划给包括六九公司在内的全国14家大型猪企发放“圈舍贷”,如今却不了了之。
由于生猪养殖企业用地大都从农民手中流转而来,仅拥有土地租赁权,因此凭此获得贷款。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林说:“猪价贵时,方方面面都支持,但低迷时政府和银行却不管了。我养了30多年的猪,现在养黑猪效益不错,但银行偏偏只认土地使用权。目前公司与农行、重庆银行合作开发了‘活体贷’,共贷款1250万元,但‘圈舍贷’就是落实不了。”
养殖企业期盼“雨天打伞、晴天收伞”
据了解,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视为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5月4日猪粮比价为5.32,比2月份的4.90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面对生猪养殖业的艰难现状,企业普遍呼吁,政府和银行应改变“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状况,希望能在行业面临困难时给予更多帮扶。
罗云说,很多种猪企业在融资上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大部分银行只会在价格高、效益好的时候积极放贷,猪价走低时就会对企业弃之不理。
目前业内人士期盼政府对生猪养殖给予一定的价格保底补贴,让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守住不倒闭的防线。龙农说:“价格频繁波动只会让产业发展缺乏明晰前景,如果未来能比照玉米等饲料的价格对种猪实行一定的价格保底补贴,就能让养殖者有足够意愿继续养猪,而不是大规模弃养。”
李海林建议,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种猪养殖补贴,如果养殖者由于猪价低而大规模屠宰种猪,市场需要猪苗时却没有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在猪价低、饲料价格高时,政府还应考虑补贴饲料费用。
此外,生猪金融产品普及不足也是生猪养殖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龙农说:“如果不是前几天有机构来宣传普及,我都完全不知道有生猪期货这个东西,不过,他们的解释让人一头雾水。现在还处于搞金融的不懂养猪、搞养殖的不懂金融的状态。”
“我认为我国还需在本地猪种的推广上下更大功夫,因为国内普遍养殖的外国猪种其实并不适合我国养殖环境和猪肉消费习惯,其过低的抗病能力也是过去‘猪周期’反复出现的主因之一。”李海林说,“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本土猪种的繁育推广,降低目前的养殖疫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