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商务部:中方愿与澳方重启经贸交流机制
记者6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当天应约与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举行视频会谈。王文涛表示,中方愿与澳方重启经贸交流机制;拓展在气变、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空间,推动两国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 ...
-
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与活力
发展如棋局。看清每一处落子的深意,方能运筹帷幄、进退自如。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
-
全国首个批量化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开工
日前,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全国首个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 风电场位于漳浦县东南侧海域,中心距离海岸线32.8公里,场址面积约22.9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举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支持绿色交易所建设成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北京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国彬表示,北...
-
重点项目建设忙
在位于河南洛阳新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洛阳圣久锻件有限公司的环锻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加速运转,工人们埋头生产,确保所有订单能够保质、按期交付。“目前,公司全年订单都已排满,我们组织好员工开足马力生产,...
财经
-
如何全面激活乡村要素市场
日前,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人们见识了乡村作为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开局即决战的当下,有必要对乡村作为要...
-
社会库存七连升 钢材市场需求处于恢复阶段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钢材社会库存连续7周上升,但建材、板材库存上升速度有所放缓。从需求端看,节后下游需求释放有限,市场成交依然不足,市场需求处于恢复阶段。 上升速度放缓 兰格钢铁网最新数据显示...
-
苹果季度营收四年来首次下滑
3日,苹果发布该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苹果当季营收达1171.54亿美元,同比下滑5.5%,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苹果季度营收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净利润达299.98亿美元,同比下滑13.4%...
-
互联网企业去年总收入14590亿元
记者3日从工信部了解到,2022年互联网业务收入小幅下降,利润总额保持增长,研发经费规模加快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4590亿元,...
-
美联储八次加息难遏通胀 抑制经济等副作用显现
当地时间2月1日,美联储在结束今年首次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5%至4.75%之间。这也是美联储连续第8次加息,在不到一年时间累计提升450个基点,达到2017年9月以来新高。与此...
赤字率2.8%传递增强财政可持续信号
发布时间:2022/03/13 新闻 浏览:88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这比去年有所下调,回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的当下,赤字率安排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去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赤字率安排回落至3.2%,体现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取向。
今年赤字率适当调低,但积极财政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一方面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等,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另一方面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等。
调低赤字率有空间、有手段。在收入方面,今年我国财政收入预计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可用财力将明显增加。通过统筹财政资源,今年财政支出强度有保障。在支出方面,进一步强调“把钱花在刀刃上”,提出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不仅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精准度,而且还将继续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更好地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适当调低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也有利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我国始终坚持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抓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之以恒加强风险防控。
随着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适当调低赤字率水平,还有利于为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复杂困难局面预留充足空间。世纪疫情冲击之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宏观政策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统筹好总量管理和结构优化,兼顾好短期效益和长远目标,确保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