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强调守牢“两条底线”

新闻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五开拍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

  西泠拍卖2022年度线上线下全年总成交额逾20亿元,继续以学术气质、文化视野,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

  •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 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美团单车对学校考点等区域周边单车车锁设置语音静音,或降低播报音量,在重点点位派驻专人值守,及时调度清运车辆。 哈啰单车开锁和关锁环节语音播...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开建 将于2025年12月竣工

    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学校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西片区,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十二年建制学校。 规划显示,学校新建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

  • 北京城区供水已超去年最高日供水量 夏季高峰供水保...

    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了解到,近日随着高温天气到来,城区日供水量逐渐攀升,已超过去年最高日供水量,城区供水由常态运行转为高位运行状态。市自来水集团已开启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模式。 6月5日,北京城区日...

  • 北京市5.8万余名高考生7日上考场

    (7日),北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上考场。今年,全市共设18个考区,100个考点、2029个考场。 开展防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是今年考试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手机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

  • 高考|北京各考点开展演练完善考务细节

    (5日)探访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时了解到,该校考务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仍在不断完善细节,以便给考生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考试环境。 一进校门,记者看到,校园内红色遮阳篷已搭起。“特别提醒”板格外引人注...

财经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300余个潮流品牌将集体...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领域刑案190余起

    (5日)通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破坏耕地、非法开采、非法排污等类型案件得到了有力遏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去年以来,非法倾倒垃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几类案件仍相对高发。...

  • 平安人寿400服务热线,快速解决您的难题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科技化”“智能化”的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Ai、智能语音助手等横空出世,并深受大众好评。各大金融机构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向数字化转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简单...

  • 5月北京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5万人次

    随着我国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加之3月底新航季开启,目前,北京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量保持在2.1万人次左右。5月,出入境旅客总量达65万人次,比4月增加19%,其中大兴机场口岸5月出入境旅客量突破10...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

    5月30日,正值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落下帷幕之际,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协同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在中信大厦隆重举办“携手新...

  • 营造“森林+田园景致”休闲空间 12公里上庄绿道开放

    古香古色的亭子、层峦叠嶂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路、鹅卵石岸的溪流……1日,海淀区上庄镇上庄绿道正式开放,这条沿沙阳路两侧建设的12公里绿道,为市民营造了“森林+田园景致”的休闲空间。 沙阳路是本市“十五规划...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强调守牢“两条底线”

发布时间:2022/02/24 新闻 浏览: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2日正式发布,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因此,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就成为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了第一位,强调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种子、农业科技和农民的勤劳付出。2021年,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种业振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措施,以及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政策,从而克服了不利因素,取得了全年粮食丰收。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这些内容也都有了新的强化。

例如,在“藏粮于地”方面,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提出,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在“藏粮于技”方面,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同时,文件强调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出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等。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只有农田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保证,粮食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才能真正做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对中国农业前景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预期乐观。中国的农产品供应总量在稳定增长,土地、技术、粮食亩产量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潜力。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政策不断推进下,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是有保障的。

粮食安全的底线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要守得更牢。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同样艰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同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

产业发展是解决脱贫人口就业、提升脱贫人口收入,从而巩固脱贫攻坚的关键。对此,一号文件也提出,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在通过微工厂、产业园区、特色种养等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了脱贫人口就业和收入不断增长。

目前,魏县拥有箱包、服装、毛绒玩具、手工编织等各类“微工厂”近百家,年产值2亿多元。

魏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郭福林介绍,魏县在脱贫摘帽后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通过微工厂、产业园区、公益岗位等措施实现脱贫人口就地就业近6200多人。

据介绍,经过多年打造,我国已形成数十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催生了7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集群是加快落实乡村振兴的重点。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了农业的增值空间,要进一步建立利益联合机制,让农民能够分享收益,感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规划。一号文件提出,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同时,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工作,以超常超强的力度和更强的执行力,不折不扣完成好今年“三农”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