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活动圆满收官。活动于 10 月 25 日、10 月 27 日、11 月 3 日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座全国一级会展中心城...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04 新闻 浏览:156
清洁电力时代正加速到来。据行业统计,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3.5%。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装机创历史新高我国还会缺电?
回答问题前,先要弄明白10亿千瓦装机是什么概念。跟国内比,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相当于新建45座三峡电站。跟国外比,以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为例,其所有煤电、气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加起来不足12亿千瓦,我国仅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就接近美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单纯从装机数字来看,这个世界第一名副其实。
这个第一背后还隐藏着更多内容。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意味着,我国保障能源安全更有底气。今年以来,电、煤、油、气市场波动频频,不少人真实感受到能源短缺的威胁。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矛盾突出体现在油气安全上,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至73%和43%。而我国每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当前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十分之一,潜力巨大,且没有对外依存问题。
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将实现能源本质安全。
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意味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更有底气。雾霾少了、天更蓝了,这是老百姓近年来的真切感受,这方面可再生能源功不可没。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是天然的绿色能源。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达到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替代煤炭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达17.9亿吨、86.4万吨与79.8万吨,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意味着中国将引领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快速进步、成本大幅下降,加速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既然装机屡创新高,“拉闸限电”为何还会上演?事实上,很多人对能源转型速度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对能源转型的量化通常仅根据新增装机容量规模,忽略了可再生能源的实际产出。由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燃煤机组经济运行小时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尽管超过40%,但是发电量占比不足总发电量的30%。尤其是装机增速更快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占比接近25%,但发电量占比不足10%。再加上光照、来风、来水等情况还要“靠天吃饭”,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导致其目前在能源体系中尚难担当中流砥柱。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将不再“听天由命”。
为实现“双碳”目标,达成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下一步我国还要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