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问界荣获2024《品牌引力榜》Top8 位列国产新能源汽...
近日,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与腾讯新闻联合发布2024《品牌引力榜》年度版。此次榜单容量进一步扩充至60,旨在更为全面地网罗过去一年中最具市场引力的品牌。问界2024年在品牌热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十大品牌”的概念满天飞,让人既心动又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剖析,带你走进“瓷砖胶十大品牌”的真实世界,...
财经
-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贝莱德为首财团的天价交易。 本报最近收到可靠消息,这宗交易得以谈成功,最关键的其实是TiL主席和MS...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降成本与破壁垒 氢能商业化两重困境
发布时间:2021/09/09 新闻 浏览:392
近期,随着“氢能示范城市”公布和多个省市的氢能“十四五”规划目标出台,氢能产业进入了一轮新的发展高峰期。在《政策“发令枪”再次打响中国氢能之路该怎么走?》(9月2日刊于《证券日报》)一文中,记者梳理了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发展现状和机遇。此后,汇集多方观点发现,氢能产业仍面临着两个十分棘手的发展难题,不仅需要集合政府、资本、氢能公司的力量,更需要获得外部资源的倾入,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落地。
第一重困境:如何降成本?
氢能源在化工和钢铁等领域的运用早已有之,化工制氢、煤制氢技术十分成熟,是目前主要的制氢方式。然而在制氢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各地发展氢能项目时,纷纷将“绿氢”(不含碳排放的制取氢气)作为首选。
其中,光伏、风力发电制氢被视为“绿氢”当前最优的解决方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最符合碳减排要求。
而电解水制氢最重要的成本在于电费,用电的成本决定了氢气的成本。一位光伏从业人士曾对笔者说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一般是6年至8年,特殊的项目可能在10年左右,光伏产业和氢能产业均以重资产的方式运行,非常考验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极有可能发生“设备报废或者淘汰了,光伏制氢项目还没实现成本回收”的情况。
目前,光伏电站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建设氢能项目。但由于前期投资建设消耗过大,目前通过光伏制氢的成本要远高于化学制氢,更多地区还处于项目推动阶段,毕竟如果没有政策或直接补贴的扶持,企业只能赔本出售“绿氢”,而且是卖一笔赔一笔。
以大工业电价均价0.61元/千瓦时计算,有机构测算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约为3.69元/立方米。当用电价格低于0.50元/千瓦时时,电解水制备的氢气成本才堪堪与汽油相当。有参与光伏制氢项目人士表示,利用弃光、弃风的电力或者局部地区发电成本低于0.25元/千瓦时甚至0.2元/千瓦时以下的“绿氢”,才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这又面临一个难题,制氢工厂不能等着低廉的弃光、弃风的电力。如何降低光伏、风力发电综合成本,成为制造绿氢的前提,否则下游燃料电池将和锂电池一样,长期背负着能源制取高碳排放的指责。而且与电力能源不同,氢能是二次能源,从电能转化氢能必然带来新的消耗。
第二重困境:地方壁垒如何破?
氢能示范城市政策的出台,将过去散落在各个城市的氢能产业园区串联起来,以城市群为整体发展氢能项目,同时推行了“以奖代补”的新政策,分别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两个领域给予示范城市补贴。
入围示范的城市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会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地方和企业统筹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以及新车型、新技术的示范应用等。这一举措直接将地方政府与氢能公司绑定在一起,大大降低了企业骗取补贴的可能。
然而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各个示范城市必然优先发展本地区氢能项目,自然也会对其他城市的氢能项目本能排斥,极端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现,想要获得当地市场资源,企业不仅要在当地建厂,还要将注册地迁移过来。
显然一个氢能示范城市政策并不够,还需要细化如何将各个城市连为整体,实现氢能项目的跨城市发展。否则多年之后,一个个氢能示范城市就是一个个氢能产业链孤岛,互相之间不仅没有了协同发展机会,还要对竞争城市的氢能公司严防死守,阻止对方在自己的“地盘”落脚。
一位车企负责人告诉笔者,燃料电池汽车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很多地方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其中在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也需要各地方政府能够打破行政区划、地方保护等壁垒,强化产业链优势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保障优质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流动。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成长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虽然这一产业还远没有达到像锂电池汽车那样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由于氢能产业链的联结比锂电池汽车更加紧密,技术和资源的排他性更强,也更容易形成某些企业或某一地区的地方性垄断,这个苗头显然不能助长,否则将严重阻碍氢能产业全国推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