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字引擎”释放新动能 外企期待共享中国机遇

新闻

北京市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 北京市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委老干部局获悉,本市将围绕“组织设置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学习活动好、作用发...

  • 6G赛道热度持续升温 上市公司回应市场关切

    近日,6G概念关注度居高不下。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相关提问十分密集,多家上市公司也踊跃回复。3月16日,振华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产品可应用于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卫星通信以及6G相关领域。 此外,由国...

  • 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

    3月16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0.3%,市场份额下降2.4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央国企份额逆势提升:2022年,...

  • 30岁以上的烟民看过来!这个改变再不做就晚了

    近日,华盛顿大学发布的论文指出,30岁及以上的中年烟民改用电子烟可全面提高生活健康水平,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甚至社会经济地位都得到有效改善。 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等公共卫生机构支持,论文...

  • 北京北部地区商业年底迎新,北辰荟助推亚奥商圈提...

    城市变迁,造就区域变迁的方方面面——从大广场、宽马路、摩天楼、新小区,到传承、文脉、幸福感、软环境。打开北京城市版图,在新一轮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的背景下,位于规划机遇区的亚奥商圈,已迎来新一轮跨越...

  • 商业市场处于淡季周期 小面积公寓成市场亮点

    在住宅市场回暖明显的时候,商业市场仍在酝酿蓄力。从近期成交数据来看,2月是广州商业市场传统淡季,供求季度性回落。由于缺少大宗成交,整体成交略显平淡。其中,社区商铺、南沙写字楼以及30平方米-50平方米的...

财经

2023年京考调剂20日起报名 2023年京考调剂20日起报名

北京市人事考试通用平台昨天(19日)公布2023年京考首批进入面试名单与调剂职位表,调剂报名将从今天正式...

  • 以“邮”为媒话党史 牛街街道枫桦社区打造邮票特色党...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以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和“红墙先锋工程”为契机,依托“楼院+”党建项目,对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侧墙宣传栏、休闲座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邮票为载体,以“邮票上的党史”为主题打造邮...

  • 近视防控机构有多少“坑”?花两万元视力反降

    “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结果视力没改善,反倒下降了”……当前,近视防控机构生意火爆,但不少家长吐槽被“套路”。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渲染“近视焦虑”、虚假广告宣传等兜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

  • 需求前景继续承压 油价波动或加大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4日,由于美国新一轮通胀数据强劲及加州硅谷银行倒闭,从而加剧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原油期货大幅收跌。 美国劳工部下属劳工统计局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年内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近5万亿元

    开年以来,银行同业存单量增价涨的趋势仍在持续。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5699只,实际发行额度近5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此外,3月1日至3月15日,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加...

  • “工行北京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跨越三十三年的温暖

    一张张九十年代初开立存单的兑付,背后是工行人不啻艰辛的付出;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表达了对工行新街口支行暖心服务的肯定。 2023年2月24日,客户冷阿姨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工行新街口安华桥西支行。一进门...

“数字引擎”释放新动能 外企期待共享中国机遇

发布时间:2021/08/29 新闻 浏览:150

8月23日至25日在重庆举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博会)上,中外业界人士纷纷表示,数字经济正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造出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同时为推动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提供动能。

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层出不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升势。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要抢抓智能化发展新机遇,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

阿里云带来主机只有名片大小的“云电脑”,随时可装入口袋带走;科大讯飞带来AI学习机,可自动识别、批改作业和试卷;腾讯带来全新升级的微信硬件生态,用户可用微信语音等方式,控制暖风机、扫地机器人……

本届智博会上,一系列最新技术成果令人目不暇接。这是数字经济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数字技术也已融入传统产业的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环节,推动其转型升级。

在本届智博会的工业互联网展区,简洁明净的数字化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大屏幕显示着精确的生产数据……

“这家机电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以前他们生产效率较低,订单来了有时都不敢接。”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邢镔说,技术团队统一各生产流程数据标准后,再实施智能化改造,令企业成本降低约20%、产能提高15%左右。

本届智博会上,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案例比比皆是——智慧果园实现自动浇水、自动物理杀虫和可视化管理,产量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超过50%;电商网络进村入户,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货运平台实现在线货找车、车找货,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

“数字经济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释放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助力上合组织国家深化合作

今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与智博会同期举行,论坛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吸引了所有上合组织国家参展。

走进中国-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展馆,映入眼帘的是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化三维模拟,从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到数字产品、智能应用……

上合组织各国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宣传短片、实物展示等形式,对各自国家概况、数字技术、科技成果、经济产业和人文特色等进行立体呈现。

在俄罗斯馆内,重庆金山科技展出的一台全自动导航胶囊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观看。非侵入式,不用插管,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患者只需要一粒胶囊便可实现胃肠同检。

工作人员刘思雨介绍,这一胶囊式内窥镜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体外磁控设备通过自动规划的检查轨迹引导,胶囊内镜在人体胃部进行定向移动,可以全自动地执行预期检查任务过程。

近年来,金山科技等本土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数字化、智能化产品远销海外。刘思雨说,从2008年起,金山科技与俄罗斯开展合作,合作产品包括胶囊内镜和水气泵(电子内镜配套设备)等,其产品也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相关合作也不断深化。

在白俄罗斯展馆,全智能搬移系统可以实现两车之间20米范围内任意间距的高精度串联、并联搬运等应用;风电叶片打磨机器人具有一定的爬坡越障能力,可以满足机器人辅助装配系统对于移动平台的基本使用要求……

这些高新技术和应用,都来自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建立的中白工业园。

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州长图尔钦介绍,作为中白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中白工业园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中,一半以上的入驻企业来自中国。

“要充分利用上合组织的潜力,提升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占比”“愿与中方共同推进创新技术发展,进一步扩大经济共赢”……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期间,参会国家代表指出,有必要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互利合作和经验交流。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上合组织联合了18个欧亚大陆上的国家,人口总数接近全球的一半。对上合组织而言,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和跨境电商发展经验都是十分宝贵的样板,中国政府愿意分享数字化成果,这种开放的态度值得高度赞扬。”

外企期待共享中国“数字机遇”

多国海外展商在会议期间与我国商界达成合作协议,显示海外企业期待共享中国“数字机遇”。

作为迄今为止访问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英国商务代表团——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携48家英国企业参加本届智博会,通过举办主题路演、高峰论坛等方式,展示先进数字技术,寻求合作机遇。

“中国已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推动英中两国的企业合作再上一个台阶。”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吴侨文说。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肖亚庆致辞时说。

31个国家和地区的61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本届智博会。作为本届智博会的主办方之一,新加坡组织30多家企业参展,分别展示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制造、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设等数字技术成果。

“在本届智博会上,新加坡企业与中国企业签署10份合作备忘录,领域涵盖5G、建筑环境、智慧医疗等。”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说。

奥地利国家馆则展出各类机器人和机械设备,希望在智能产业和环保领域与中国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大量的奥地利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投资或扩大投资,智能产业是我们的关注重点。”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执行助理顾奕明告诉记者。

顾奕明表示,中国市场越来越大,希望通过这次参展,让更多中国人知道奥地利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力,帮助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彰显出与各方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