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新闻

京东买菜“周末值得买”超值购 车厘子、草莓自由统统都有 京东买菜“周末值得买”超值购 车厘子、草莓自由统统...

中国人历来追求“不时不食”,在不同季节食用时令新鲜蔬果是一种饮食传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口干舌燥的时...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活动圆满收官。活动于 10 月 25 日、10 月 27 日、11 月 3 日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座全国一级会展中心城...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发布时间:2023/09/14 财经 浏览:144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把文化宝藏用足用好,将有效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

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正在地坛公园举办。作为本市的经典文化IP,地坛书市京味儿十足,又氤氲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与读者阔别十年之后的再次相见,果不其然成了一件群众性文化盛事。有人扶老携幼、重温记忆,有人拖着小车、满载而归,有人打卡拍照、制作攻略……火热氛围反映着北京市民愿淘书、好读书、爱藏书的传统风尚。

“久违了。”“书市还是要在地坛开。”从书迷们的普遍“逛后感”不难发现,人们对地坛书市有种特殊情结。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祭地”的场所,地坛是中华文明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体现,被视作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一篇作家史铁生寻找生命意义的《我与地坛》,进一步将它推进了公众视野,更赋予了其具有时代性的人文精神。借着当时的读书热潮,地坛书市的创办与走红水到渠成,而这一办就是二十多年。每年四五月去地坛淘书,绿荫红墙萦绕脉脉书香,成为许多老北京的文化印记。可以说,是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走过书信时代,经过电邮时代,来到读“屏”时代,纸质书的阅读似有式微之势。但历经多年培育,北京的书香文韵愈发浓厚,特别是地坛书市这个一度暂停的IP,不仅为北京市民心心念念,而且在回归之后能够掀起热潮,可谓独特景观。解剖这只“麻雀”,有助于我们汲取更好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刺激城市文化消费的有益经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需求从来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谈,书市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规律的生动体现。国际经验显示,当一国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迅速进入扩张时代。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北京作为先发城市,也是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城市,文化消费潜力无疑更大。近些年,从假日档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到传统非遗手工作坊引发全民围观,再到博物馆打卡成为重要休闲方式,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热忱有目共睹。当文化愈发成为一种刚需,书籍也就有了更多与其他媒介争夺眼球的底气。

但也要看到,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更加在意自我、关注内心世界,追求一种与被消费主体融洽相处的情绪与意境。这种审美需求和生活韵味,也就是营销圈常常挂在嘴边的“氛围感”。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或许是潮流街区的前卫雕塑、裸眼3D,或许是围炉饮茶时的漫天飞雪、抚琴焚香,抑或是远郊露营时的雉飞鹿鸣、飞盘与吉他……它们的存在与“主角”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给予身处其间的人某种情绪价值。由此反观地坛书市的复兴,既有顺应了当代人文化需求的因素,亦离不开氛围感的营造。设置“‘我与地坛’——文学与阅读、阅读与人生”主题展,专门设置北京文化展区,创办地坛文化讲堂,这些探索在“拉满情怀”的同时,也赋予了人们逛地坛书市的独特体验。

一座城市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更有责任有义务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上走在前列,切实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特别是着眼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时代趋势,更需要做足文化消费的大文章。从资源禀赋上讲,北京坐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富矿。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明互鉴,北京吸纳了更多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化元素,于传统和古老的格调中,增添了活力又富科技感的新印象。这些丰富的“原材料”,都是“文化+”大有可为的无限可能。

“千金难买心头好”,如果说“氛围感经济”已经成为文化消费新赛道,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深挖富矿、大胆创新,多多寻找历史与当代的结合点,搭建出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在这方面,有些城市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西安就以盛唐文化为支点,以古城墙、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为抓手,持续上新各类沉浸式文旅项目;比如,长沙抓住市井文化与青年文化两大要素,大力打造夜间经济,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夜猫子天堂”。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把文化宝藏用足用好,将有效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

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消费趋势,以创新让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城市肌理,广大市民的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脚步将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