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银行理财走出低谷

新闻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2023增额寿榜单!内行人只推荐这三款!”“虎年保险榜单闭眼入,不踩坑!”“人生7张保单,你配齐了吗?”……...

  • 夜经济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

    夜幕下的四川阆中古城光影璀璨,以南津关古镇、嘉陵江江面为舞台,不同主题的场景接续变幻,呈现出一幅鲜活的“蜀味”画卷;在北京,亮马河游船旅游开启首航,夜色中划出一道光影闪耀的风景线;在安徽黄山,徽州古...

  • 电、光、锂“新三样”走俏海外

    3月17日,在深圳盐田港码头,150辆比亚迪唐EV汽车顺利完成报关手续后,通过集装箱运输的方式驶向挪威奥斯陆,供给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电(新能源汽车)、光(光伏产品)、锂(锂电池...

  • 构建数字经济“朋友圈”,天融信将持续扩容

    3月30日,天融信科技集团主办的“势在·人为”融信天下合作伙伴大会2023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天融信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方面与合作伙伴在26大行业,300多个细分领域达成了合作,全行业营销、全区域覆...

  • 北京:老旧铁路桥涵洞变身“元宇宙时光隧道”

    (28日),位于京哈铁路沿线的“元宇宙时光隧道”正式亮相,成为继“元宇宙森林”、“双生之树”等之后,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又一处“数智”打卡地。 “元宇宙时光隧道”位于尚8国际广告园内,原为双井辖区京哈铁路沿线桥梁...

  • 北京石景山启动建设城市新青年社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近日启动,该项目由石景山区政府与市保障房中心合作投资,是石景山第一个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盘活农工商存量房屋的试点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可提供房源...

财经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所在。近期用电量、用电报装数等一系列电力相关数据显示,多地中...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稳中求进促发展 提质增效强信心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2022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 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 • 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利息净...

  • 规范“消”字号产品市场需多方共治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案件办理过程中,检测机构出具的定量检测报告是行政监管和检察监督的有力依据,但获取报告却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面对的工作难点。 ...

  • 2025年北京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到2025年,北京市将实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左右的目标……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制定...

  • 去年147家国企混改募资近千亿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度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47家国有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总额995.65亿元。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项目增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

  • 大兴国际机场开启夏航季

    从26日起,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航季航班计划。本航季将持续至10月28日,共计217天。夏航季计划开通国内定期客运航线147条,陆续新增2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包括北京大兴至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大阪、东...

银行理财走出低谷

发布时间:2022/05/13 财经 浏览:100

今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一向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大范围的收益回撤,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存续规模双双减少。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最近银行理财有走出低谷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四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续规模,环比3月末共新增超8000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上“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较高峰时显著减少。

14.23%的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负收益

2022年开年以来,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没有破净的很多产品收益也出现不同程度回撤。

广发证券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全部存量银行理财产品中,产品破净规模为8268亿元,占比3.14%,其中净值跌破0.99的产品规模已超过50%。具体来看,44.86%破净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在[0.99, 1),20.57%破净产品的累计单位净值在[0.98, 0.99),累计单位净值在[0.97, 0.98)、[0.95, 0.97)及0.95以下三个区间内的破净产品规模占比均超过10%,理财产品净值表现有所恶化。

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部理财产品中有37521亿元今年以来负收益,占比14.23%。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不算大。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收益出现回撤的产品中,41.30%产品的回撤幅度在1%以内,67.57%产品的回撤幅度在2%以内,94.40%产品的回撤幅度在5%以内,有1.05%产品的回撤幅度大于10%。

受市场因素影响,还有不少理财产品虽然没有破净,收益回撤也不是很大,但没有达到业绩比较基准,表现不理想。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共有6万亿元理财产品业绩不达标,在存续产品中占比22.8%。具体来看,国有行全资理财子公司产品业绩不达基准的规模较大,为2.7亿元,在全部业绩不达标产品中占比45.4%;合资理财子公司业绩不达基准的产品规模比例最高,为93.4%。

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

减少约6000亿元

银行理财业绩表现不佳,对一向求稳的银行客户来说,影响巨大。据报道,一季度多家理财公司遭遇了巨额赎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排名前五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产品存续余额,均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四家大行理财公司的存续规模,共计减少超万亿,其中一家一季度减少超3500亿元。

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共321家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这比去年末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29万亿元,减少了约6000亿元。同时,“破净”潮下,一季度理财产品兑付投资者收益2058亿元,同比微降了1.81%。收益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规模的流失。

华宝证券分析师蔡梦苑认为,产品净值的波动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心理造成比较大的扰动,引发对理财产品的赎回,造成市场规模小幅回落。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国内权益市场大幅回撤,导致固收+产品净值回撤严重,而投资者观念并未完全从刚兑时代步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对于理财产品净值回撤接受度较差,由此拖累新产品发行,包括固收+产品在内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缩减,同步导致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双减”。

四大理财子公司存续规模

环比新增8000亿元

不过,投资者不必对银行理财灰心,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已有不少积极迹象出现,“至暗时刻”似乎正在过去。

4月24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简况称,投资者人数持续增加,投资收益维持稳定。一季度,全市场新增理财投资者558万个。截至3月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8688万个,较年初增长6.86%。其中,个人投资者8614万人,占比高达99.15%;机构投资者74万个,占比0.85%。

市场局面也明显趋好。一方面,“破净”的理财产品数量较高峰减少了450只。据Wind数据,3月21日,“破净”数量一度达到2245只,占比8.13%,为今年以来的高峰水平。而刚过去的4月,“破净”数量已退至2000只以下,情势延续至今;另一方面,“破净”占比由高峰时期的8%以上,已不断下降至目前的6.23%。

在这些积极因素的作用下,银行理财的规模似乎已经“触底反弹”。据报道,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四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续规模,环比3月末新增超80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回增应是行业共性,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在理财市场的份额已提高至六成,4月末全行业的理财余额应该较3月末有很大幅度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