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西藏不断增强民生保障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新闻

中国政法大学2026 MBA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中国政法大学2026 MBA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9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MBA2026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暨MBA全新培养体系说明会”在海淀校区成功举...

  • 曾毓群 张兴海试驾问界M9

    日前,宁德时代曾毓群与赛力斯张兴海一同体验问界M9,曾毓群首次尝试智能辅助驾驶,直言其驾驶水平堪比老司机。 近日,张兴海与曾毓群共同试驾问界M9,曾毓群表示自己第一次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称赞问界M9的驾...

  • 问界荣获2024《品牌引力榜》Top8 位列国产新能源汽...

    近日,全球性品牌战略管理咨询与设计公司Interbrand英图博略与腾讯新闻联合发布2024《品牌引力榜》年度版。此次榜单容量进一步扩充至60,旨在更为全面地网罗过去一年中最具市场引力的品牌。问界2024年在品牌热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财经

中国太保北京消保示范区携手北京工商大学  举办“金融安全进校园”教育活动 中国太保北京消保示范区携手北京工商大学 举办“金...

9月15日下午,一场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大型校园金融安全教育活动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

西藏不断增强民生保障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发布时间:2022/03/29 财经 浏览:296

尝糌粑、敬青稞酒、献哈达,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耕仪式正在进行。成排的拖拉机行进在田里,翻耕土地,播下青稞种子,人们期待着好收成!

对1936年出生的扎西老人而言,此情此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小时候,身为农奴的他为奴隶主放牛放羊,跟父母一起住在牛棚里,睡在成堆的饲草上。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当年7月,克松村433名农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沐浴民主改革的春风,扎西分到了田地和牛羊,娶妻生子,过上了翻身解放的好日子。

民主改革让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西藏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2021年,西藏粮食产量达106.5万吨,比上年增加3.63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6.1%。

如今,在西藏广袤的农牧区,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最好的建筑是医院。有了全方位的民生保障,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日子越过越甜。

从阿里地区札达县城出发,沿着依山而建的柏油路,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一路下行,抵达海拔2700米的边境乡底雅乡。

“包括双语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我们现有学生40名。除了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其他学科的安排也很全面。”札达县底雅乡双语幼儿园教师达珍说,乡里所有适龄儿童都已入学。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推动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对浙江温州医疗援藏队医生谢林钦来说,那曲市嘉黎县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年多来,他带队组建嘉黎县人民医院胃镜中心,并开展麻醉状态下的胃镜检查,实施第一例剖宫产,攻关外科和麻醉科室技术难题。

嘉黎县地处那曲市东南部,过去医疗基础薄弱。如今,随着本地医疗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浙江省援藏干部、嘉黎县委常务副书记周建清介绍,在援藏力量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嘉黎群众能在本地看病,县人民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均提高了50%。

嘉黎的变化是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末,全国各地先后有1309名医疗人才来到西藏,把医术和服务带到高原。2021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达72.19岁,比上年提高1.09岁,创历史新高。

“以前总觉得牦牛养得越多越好,顾得上数量,不讲究质量。”拉萨市当雄县海拔4200多米的草场上,宁中乡堆灵村牧民曲嘎放牧着一群牦牛。

2017年起,当地政府支持修建标准化牛圈和各类设施,帮助牧民成立家庭牧场,优化养牛流程,加强出栏前育肥。“每头牦牛净增收入2000多元,这几年牧场收入能稳定在30万元左右。”曲嘎说。

“通过控制蓄养总量、提高单位产值,全县草畜平衡逐步优化,草场恢复情况喜人。”当雄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索朗多吉介绍,在实现草场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计划到“十四五”末,当雄县牦牛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