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西藏不断增强民生保障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新闻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19宗地,土地面积100...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 雄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

    近日,记者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雄安论坛上获悉,雄安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未来之城”搭建起一条走向世界的“数字通道”。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第47个拥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城市。 ...

  • 北京: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办事流程简化,一纸承诺就办证。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全市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

财经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日前,一艘来自卡塔尔装载着21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的“米萨梅尔”轮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中国石油...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西藏不断增强民生保障 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发布时间:2022/03/29 财经 浏览:97

尝糌粑、敬青稞酒、献哈达,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耕仪式正在进行。成排的拖拉机行进在田里,翻耕土地,播下青稞种子,人们期待着好收成!

对1936年出生的扎西老人而言,此情此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小时候,身为农奴的他为奴隶主放牛放羊,跟父母一起住在牛棚里,睡在成堆的饲草上。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当年7月,克松村433名农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沐浴民主改革的春风,扎西分到了田地和牛羊,娶妻生子,过上了翻身解放的好日子。

民主改革让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西藏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2021年,西藏粮食产量达106.5万吨,比上年增加3.63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6.1%。

如今,在西藏广袤的农牧区,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最好的建筑是医院。有了全方位的民生保障,农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日子越过越甜。

从阿里地区札达县城出发,沿着依山而建的柏油路,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一路下行,抵达海拔2700米的边境乡底雅乡。

“包括双语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我们现有学生40名。除了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其他学科的安排也很全面。”札达县底雅乡双语幼儿园教师达珍说,乡里所有适龄儿童都已入学。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1951年至2020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239.65亿元,推动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

对浙江温州医疗援藏队医生谢林钦来说,那曲市嘉黎县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年多来,他带队组建嘉黎县人民医院胃镜中心,并开展麻醉状态下的胃镜检查,实施第一例剖宫产,攻关外科和麻醉科室技术难题。

嘉黎县地处那曲市东南部,过去医疗基础薄弱。如今,随着本地医疗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浙江省援藏干部、嘉黎县委常务副书记周建清介绍,在援藏力量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嘉黎群众能在本地看病,县人民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均提高了50%。

嘉黎的变化是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末,全国各地先后有1309名医疗人才来到西藏,把医术和服务带到高原。2021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达72.19岁,比上年提高1.09岁,创历史新高。

“以前总觉得牦牛养得越多越好,顾得上数量,不讲究质量。”拉萨市当雄县海拔4200多米的草场上,宁中乡堆灵村牧民曲嘎放牧着一群牦牛。

2017年起,当地政府支持修建标准化牛圈和各类设施,帮助牧民成立家庭牧场,优化养牛流程,加强出栏前育肥。“每头牦牛净增收入2000多元,这几年牧场收入能稳定在30万元左右。”曲嘎说。

“通过控制蓄养总量、提高单位产值,全县草畜平衡逐步优化,草场恢复情况喜人。”当雄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索朗多吉介绍,在实现草场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计划到“十四五”末,当雄县牦牛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