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多方部署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

新闻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19宗商品住宅用地拟年内入市

20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共涉及19宗地,土地面积100...

  •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通行方式有变

    北京站、北京西站周边道路的通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市交管局透露,今年暑运期间,这两个火车站附近道路曾多次出现车辆拥堵。在中秋、十一假期来临前,交管部门经过实地调研,在两个车站周边调整了交通流线、优...

  •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预计2024年竣工

    9月16日,连接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施工现场,随着架梁吊机的平稳运行,长度27.117米、重53.1吨的钢箱梁精准吊装到位。至此,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下部结构基本完工,顺利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自9月1...

  • 天津港上演海铁联运“接力跑”

    18日下午,随着铁路机车的一声鸣笛,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有色金属矿石的列车从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发往内蒙古包头。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矿石,在到达天津港后从货轮上卸下,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转运至货运列车...

  • 雄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

    近日,记者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雄安论坛上获悉,雄安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正式开通,“未来之城”搭建起一条走向世界的“数字通道”。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第47个拥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的城市。 ...

  • 北京: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承诺即办” 办事流程简化,一纸承诺就办证。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全市96%以上登记注册业务...

财经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日前,一艘来自卡塔尔装载着21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的“米萨梅尔”轮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中国石油...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 延庆推出7条金秋采摘季线路

    延庆区11日启动金秋采摘季,推出赏红阅秋、花海徜徉、探秘研学、丰收采摘等7条金秋采摘季精品线路。 沿“赏红阅秋”线路,市民游客可打卡奥林匹克园区“天空之镜”,再到世园公园赏红叶、看花灯;沿“花海徜徉”线路...

  • 北京市首次公开庭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

    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案,日前在顺义区公开庭审。这是本市13个涉农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公开庭审的案件。 庭审现场,经过申请与答辩、举证质证、事实调查等各个环节,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

多方部署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

发布时间:2022/01/18 财经 浏览:143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正在密集开展新一轮部署,适度超前部署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聚焦制造、矿山、电力等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在三一重工位于湖南的一家智能工厂,数字化改造带动生产效率提升50%,每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在位于深圳西部港区的妈湾港,5G赋能下,工人坐在智能远控中心就可以同时控制6台场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除工业领域,数字经济也在悄然走入人们生活,扫地机器人、智能音响等智能产品不断为人们提供便利。

一个个鲜活案例,折射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看发展规模——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截至2021年11月,已开通5G基站13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过70%,5G终端用户达4.97亿。

看拓展增长新空间——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累计有效带动数字产业领域投资近千亿元。截至2021年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9个百分点。新型消费快速增长,智能化产品驱动消费升级,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智能产品销量全球领先。

看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正全方位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为例,截至2021年10月,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600万台,有力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

“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时代机遇,也是构筑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增强产业链韧性,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在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此外,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已经成为大国聚力发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共同选择。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数字经济部分单独列为一篇,并在主要目标中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等八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正密集展开新一轮部署,其中,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重点。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稳妥有序开展5G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建设,打牢数字化转型的网络设施基础。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抓紧在全国建设10个左右数据中心集群,加快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在积极布局“新基建”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近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外发布,从创新、应用、供给、支撑等多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来源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方位、多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孙克表示,下一步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构建核心技术和产品生态体系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壮大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企业主体活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高晓雨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促进金融、物流、交通等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发展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需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开放合作,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强化国际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同时,健全完善规则制度,加快健全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优化监管框架,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高晓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