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1中国经济印象:”六稳””六保”护航经济发展

新闻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满收官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还剩百日 北京市166场宣讲...

    在机动车道上悠然自得,在自行车道里风驰电掣;有个车位刚刚还空着,转眼就被它占了;随便乱停的时候,消防车进不来,救护车出不去……“老年代步车”的特点,被东城交警张建总结到了“精髓”。昨天(21日)是违规电动三...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2021中国经济印象:”六稳””六保”护航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09 财经 浏览:139

2021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的新挑战交织叠加、超出预期。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十四五”开局起步展现了新气象,见到了新成效。

守住“保”的底线

1.5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鲜明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取向,把保市场主体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今年以来,受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释放出清晰有力的政策信号。

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做好保供稳价、加强用电保障、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着力扩大市场需求……一系列政策围绕着市场主体转,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出政策“组合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超九成企业对惠企减负政策感到满意。

在“六稳”“六保”中,就业均排在首位。今年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继续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保住了市场主体。‘六稳’‘六保’工作目标的完成,确保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六稳”“六保”的目标内涵与去年相比有所变化。去年的指向很明确,主要通过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来实现“六稳”“六保”,并采取了相应的超常规政策。

今年,“六稳”“六保”依然是重要政策目标,实施方式则从超常规逐渐转向常态化手段,主要通过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来实现,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认为,得益于一系列保市场主体的精准纾困措施,我国各类企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大韧性。市场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投资信心和意愿进一步增强。

筑牢“稳”的基础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预期引导,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2%。

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从农业看,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工业看,主要行业生产较快增长,10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速较上月回升。从服务业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需求恢复韧性显现。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连续两个月回升。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支撑投资平稳增长。

民生保障有效有力。今年前10个月我国物价表现温和,经济持续恢复、就业稳中向好,为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郭丽岩表示,今年以来,“六稳”“六保”措施进一步落地见效,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卡点,加快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凝聚“进”的力量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活跃,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绿色智能产品加速增长。中国经济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温彬分析认为,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基数原因,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六稳”“六保”仍将是明年宏观政策继续关注的方向。比如,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针对小微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降费;金融政策方面,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持续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

“稳”和“保”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进”?刘元春表示,未来要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的平衡,特别是要在经济稳步复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就需要在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控风险之间有新的平衡,在短期稳定政策与中长期增长潜力提升上寻找到一系列相契合的新工具和新项目,比如加大对新基建、重大高新技术、创新驱动的布局和投资,加大绿色投资的力度,加快项目落实的节奏。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全面落实好‘六稳’‘六保’,才能使国民经济体系运行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郭丽岩表示,要坚定地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供需循环,增强跨周期调控的预见性和精准度,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矿产安全,确保我国经济基本盘更加扎实稳固,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