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乡村消费势头好劲头足(经济新方位·国庆消费观察)

新闻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 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过渡期还剩百日 北京市166场宣讲...

    在机动车道上悠然自得,在自行车道里风驰电掣;有个车位刚刚还空着,转眼就被它占了;随便乱停的时候,消防车进不来,救护车出不去……“老年代步车”的特点,被东城交警张建总结到了“精髓”。昨天(21日)是违规电动三...

  • 《保安服务规范 医院》地方标准下月起实施

    (21日)上午,《保安服务规范 医院》北京市地方标准向社会公开发布。《规范》从医院保安员职责内容、服务要求、人员要求、装备配备及使用要求、应急管理和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对保安服务中的医患...

  • 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年底开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建设项目日前完成竣工验收,将于12月18日开诊。作为大兴区目前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大医院大兴院区将为区域内居民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诊疗服务。 北大医院大兴院区位于大兴地铁...

  • 75家医疗机构提供儿科夜间急诊

    北京市多措并举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市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市共75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儿科夜间急诊服务。 市卫健委要求所有二、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设儿科专业,提供儿科门诊服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

财经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 唐山LNG接收站外输天然气超500亿立方

    日前,一艘来自卡塔尔装载着21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的“米萨梅尔”轮靠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中国石油唐山LNG接收站码头,这是该接收站自2013年投产以来接卸的第460船。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挂牌

    北京管庄中医药产业园昨天(15日)挂牌亮相。为促进中医药产、学、研、用融合,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北京市朝阳区中药炮制技术实训基地、龙砂奉生膏滋传承基地三个基地同时揭牌。 据悉,...

  • 4号线西直门站添行李坡道

    携带大件行李乘坐京港地铁4号线的乘客,在西直门站走楼梯时无需再费力搬上搬下了。该站已完成步梯升级改造,在站台及换乘通道的步梯处各增加了一条行李坡道。 4号线西直门站临近北京北站,可与2号线和13号线西...

  • 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

    历史底蕴、人文精神、故土乡愁的内在贯通,将地坛与书市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书市火热,是文化力量的彰显,是消费潜力的象征。北京既不缺资源,也不缺创意,更多的探索想象可以被付诸实现,抓住机遇增加优质产品与...

乡村消费势头好劲头足(经济新方位·国庆消费观察)

发布时间:2021/10/04 财经 浏览:180

金秋十月的乡村,进入丰收季,也迎来消费季。广袤农村,枝头鲜果飘香,田畴稻谷金黄,一辆辆货车满载,农产品从田间“走”上餐桌;集贸市场,山货土产琳琅满目,家电家具种类齐全,消费品“飞”入农家小院。

国庆假期,乡村消费人气旺盛、亮点十足。火热市场印证了乡村消费的强劲动能,今年1至8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798亿元,增长17.2%。截至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连续8年快于城镇。

消费市场升级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

国庆假期,趁着商家活动多,53岁的唐小强喜提新“座驾”。

秦岭脚下,集市人头攒动。陕西西安鄠邑区同兴村村民唐小强,直奔汽车店,看着新车,他欣喜不已,“一下子相中这款SUV,开着有劲,坐着舒服。家里的旧面包车,拉人、运货,出了10年多的力,也该换了。”

这几年,唐小强置办的大件可不少,“20多年前,我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花了400多元,心疼好一阵。如今,日子松快了,电视从‘大疙瘩’换成‘大屏幕’,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越来越全乎。”

从图实用到图舒适,从保温饱到重品质,消费升级体现在日常点滴。“就拿吃的说,现在大鱼大肉吃得少了,家里多了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又健康。”唐小强说。

吃得健康、穿得舒适、用得方便,近年来乡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不仅有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2020年,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从2015年的41932亿元增长到5.3万亿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消费支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35.1%、58.3%和67.6%。

多重利好因素,支撑农民“购物车”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等让增收路子更宽。钱袋子鼓起来了,农民消费底气足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今年上半年,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同比实际增长14.1%。

同兴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村”,西瓜产业带火了村民的日子。“我家3亩西瓜、5亩猕猴桃,一年能赚20多万元。”唐小强算起账。

“村民们消费理念变了,不再是能省就省、能用就行,也开始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兴村党支部书记温来宏说。

激活乡村消费巨大潜力,离不开政策扶持。“拖拉机开进大棚里,省工省钱。”唐小强说,两台拖拉机7万元,光补贴就1.7万元。农机购置,可根据购买价格给予一次性补贴;选择智能化空调,按照“煤改清洁能源”相关政策,每户补助最高达3000元……鄠邑区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农民消费积极性。

“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送货下乡等活动既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又让农民得实惠。接下来,各地应在完善水路电网设施、改善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让农民既买到好产品,又有好体验。”郑州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沈琼说。

商业设施完善

商超、便利店让村民消费更便利

“覃爹爹,又来啦!”

“买2瓶驱蚊剂、1个玻璃罐。”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走马镇周家峪村,村民覃业明来到综合服务社置办日用品。

300多平方米,整齐的货架,米面粮油、日用杂货、农资农具摆放得满满当当,综合服务社改变了村民生活。“以前,掐着指头赶集,去一趟镇里走20多公里,买啥都不方便,平时得省着用。”覃业明说,早上背着空篓子去,回来的时候背篓满得都冒尖了。

村民田琼深有感触,“前不久,女儿出嫁,瓜子糖果、瓜果蔬菜在综合服务社就买得到,方便多了。”综合服务社提供上千种商品,每年销售额估算超200万元。

周家峪村党支部书记陈昌福说,像这样的综合服务社,村里还有4家,可确保村民不出远门,就能买到生活生产用品。

村里有便民商店,镇上还有综合超市。“空调、电视等大品牌很全,女儿新家的不少家电家具,都是在镇上买的。”田琼说。

不让群山阻隔村民的消费热情。恩施州不断完善农村商业设施体系。“我们在县乡新建商业设施,完善乡村菜市场、便利店、农资配送站等网点,建设多个‘半小时商业服务圈’。”恩施州商务局局长张远虚介绍,目前村级综合服务社有1281个,覆盖全州89.63%的行政村。

看全国,农村商业设施短板正不断补齐。“我国有2.1万个镇,当前农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镇。过去因超市、便利商店、集贸市场等设施布局不合理,优质产品难以直达农村,农民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沈琼介绍,接下来,各地应根据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因地制宜补短板,县城改造升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村里改造升级新型连锁便利店等。

完善商业“硬环境”,也要改善“软环境”。“一些农民辨识能力较弱,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农村市场监管难以全部覆盖,这些都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沈琼建议,应强化源头治理、提升农村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监管力度,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商品下乡。

是否明码标价、散装食品卫生达不达标……在恩施州,市场监管部门列出问题清单,每年启动两轮全覆盖检查,仅走马镇今年就现场处置相关案件7件,立案处置3件。

农村电商势头好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畅通供需

直播间里,吆喝不断,“点赞”满屏,一根网线,让赵华锐的红薯“今天在地头,明天在路上”。

红薯地里,农机轰轰前行,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从土里“跳”出来,收获的镜头记录在手机里,让不少网友直呼新鲜。“正值国庆假期,下单的特别多,最多一天能有4000多单,卖出了2万斤。”山东德州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种植大户赵华锐说。

红薯是后赵庄村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万余亩,红薯地窖2500多座。赵华锐返乡创业,认准电商这条路。“鲜食红薯通过直播,走零售市场;薯片、薯干等初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批发市场。”

“电商不仅打开了销售渠道,还减少了中间环节,相比传统批发市场,收益可增加25%以上。”赵华锐说,“我们从种红薯升级为种储加销全链条,链条长了,红薯‘身价’涨了。”

电商为农产品上行打开了通道。2014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088.2亿元。

一根网线,也让优质消费品下沉到广大乡村。赵华锐介绍,平时吃穿用的,不少村民习惯在网上买,选择多、价格还便宜,家门口就能收包裹。当前夏津县正着力打造县—区域中心—乡镇—村四级电商快递物流站,实现电商快递物流“村村通”。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7月,农村地区包裹和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近万亿元。

发展农村电商,畅通物流是关键。“当前要着重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让村民真正享受电商便利。同时要加快补齐网络通信、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电商增添发展后劲。”李国祥说。

一系列举措,补上农村物流短板。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择优选择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依托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此外,各地可发挥邮政系统优势,统一仓储、分拣、运输和配送,降低快递进村成本。农村地区还可以整合乡村公交车、客运汽车等,补齐物流末端断点。”沈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