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猪肉供应已现过剩苗头 这项调控措施正在启动

新闻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长和天价交易更多细节曝光意大利家族接手成关键「...

    数据源:星岛日报 长和(001)上周出售中港以外的港口业务,套现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再有更多洽谈细节曝光。消息指,新买家以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当中最关键其实是TiL主席兼母企MSC...

  • 反美商业胁迫中央重视商业公平环境

      撰文王涵 资料来源:资本平台 特朗普重返白宫,由原来的「孤立主义」走上「扩张主义」的道路: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州」、占领格陵兰、夺下巴拿马运河。地缘政治明显风险升温,各国企业也重...

  • 陸振球:中央呼吁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尽显大国度

    来源:香港财经时报 两会期间,中央提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事有凑巧,长和于本周二晚宣布以接近1500亿港元天价出售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业务予美国资产管理巨头BlackRock爲首的财团,当中包括巴拿马的两个港...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猪肉供应已现过剩苗头 这项调控措施正在启动

发布时间:2021/09/29 财经 浏览:286

近来,关于猪肉的新闻颇多。据报道,四川有农户卖一头猪亏损七八百元,当地已启动省级5000吨冻猪肉储备收储。有关部门表示,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据农业农村部数据,9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每公斤价格13.45元,同比跌63.4%;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3.25元/公斤,同比跌58.2%。在本轮猪周期的下半场,有必要冷静分析如何更好应对。

当前生猪产能已完全恢复,猪肉供应出现过剩苗头,但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以至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价格仍在下跌。2月至8月,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为2.5%,按生产周期计算,今年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还将持续增长。

猪肉生产和价格波动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是因为猪肉供应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同时在肉类消费中比重大、价格对CPI走势的影响大。生猪供应量多一点或少一点,对应的价格波动幅度很明显。当前,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养殖户仍占养猪场户数量的99%以上。按照户均出栏20头计算,每户多养或少养一头,供给就会波动约5%。而据测算,供应每波动1%,价格就波动约7%。加之,生猪生长周期长,一旦波动趋势确立,中途较难改变。可见,猪肉价格涨落天然具有放大效应。

应对猪周期下半场,要以预警为主、调控兜底。有关部门已明确生猪稳产保供的目标是全国猪肉年产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近几轮猪周期表明,生猪保供要靠稳固的基础产能来说话。能繁母猪是猪肉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猪肉供应就能大体稳定。有必要根据能繁母猪存栏的不同情形,划分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调控区域,明确相应措施。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相应调控措施正在启动。

应对猪周期下半场,要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在生猪全产业链中,养殖环节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风险最大。不同于贩运和加工环节的市场风险,养殖环节还要承担成本刚性上涨、动物疫病风险。最终是,养猪户在肉价下跌时毛猪售价跌幅更大,而在肉价上涨时毛猪售价涨幅则偏小。因此,越是在行情低迷时,养猪业越要重视猪场管理,注重疫病防控。当前,养猪场户应选择放慢生产节奏,优化母猪存栏,淘汰低产母猪,增加中高端猪肉产品的比重。与此同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布局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应对猪周期下半场,要保持长效性支持政策的稳定。全球主要养猪国普遍存在猪周期,这是市场规律对养猪业进行资源配置的表现,但周期频率、剧烈程度、应对方式各有不同。对我国来说,可以拉长周期、缓和峰谷,尽量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生猪规模养殖比已从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多部门突破性地解决了行业多年的土地、环保、资金等痛点。然而,越是在养猪场户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用地、环评、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养猪场户过度淘汰母猪,损害基础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