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股破发频现辩证看

新闻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六边形战士”?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新股破发频现辩证看

发布时间:2022/04/19 财经 浏览:266

近期,接二连三的新股破发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一半的新股出现破发,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20%、30%的个股频频出现。投资者连呼“中签如中枪”,个别新股成为“烫手山芋”,出现高达三分之一中签者弃购的现象。

新股破发为何频繁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行情的影响。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加息、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影响,A股市场调整有所加大,市场情绪稍显低迷,新股表现也受到波及。

二是与新股“三高”发行有关。多只新股高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发行,上市后面临估值回归。其中不少高价发行的股票,企业业绩却在亏损,面对脱离基本面的发行定价,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

新股破发是市场化价值发现功能逐渐发挥作用的体现。过去一段时间,A股市场频现低发行价、低市盈率和低募资额的“三低”新股,机构“集中报价”“抱团压价”等现象突出。为使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去年9月询价新规实施,强化了新股市场化定价,让报价博弈加强、难度加大、中间套利空间减少,打破了“新股不败”神话,促进新股收益回归理性。换言之,出现一定比例的新股破发,是A股迈向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

不过,近段时间屡屡出现新股破发,背后也有需要关注和反思的问题。毕竟,新股破发特别是大幅破发,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三高”发行导致的频繁破发、大比例弃购,也有损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部分询价机构的定价能力恐怕要打个问号。新股“三高”发行频现,与部分询价机构报高价密切相关。为获取更高比例的承销及保荐费用,在企业IPO过程中,部分询价机构倾向于往高定价,客观上推动新股发行价格水涨船高,增加了新股破发几率。

注册制强调发行定价市场化,如何把新股价格定得更合理,考验着询价机构的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也是未来机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询价机构需转换以往重博弈、轻研究的行为路径,切实提高自身研投能力,平衡好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结合公司基本面客观理性报价,提升股票适销性,增强自身市场影响力。

询价新规实施后,“三高”发行频现,侧面反映出询价机制还存在一定短板,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可以考虑将高价剔除比例从目前的“不超过3%、不低于1%”适度上调,从而促进询价博弈更加均衡,为新股定出更合适的价格。

此外,上市公司也需对脱离了基本面的高发行定价提高警惕。出现大幅度破发、大规模弃购,对上市公司的声誉无疑有害无益,有的公司甚至因此导致募资不足。上市公司不能一味追求高溢价发行,而应脚踏实地谋上市,一心一意求发展。只有自身价值切实提升,企业市值增长才会水到渠成,内在价值才能得到更合理体现。

无论如何,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新股破发或将成为常态,“新股不败”的神话已是过去时,“打新”也成为一种风险投资。投资者需转变“蒙眼躺赢”的思维定式,在新股选择上,从“逢新必打”转向优选个股,更加关注企业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