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小巨人”上市,”老生常谈”考验地方新智慧

新闻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十大品牌”的概念满天飞,让人既心动又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剖析,带你走进“瓷砖胶十大品牌”的真实世界,...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财经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全球总决赛璀璨落幕 楚秉杰加冕全球“500万冠军先生”!独牙传奇中式九球...

5月31日晚,蓝宝石赛场星光璀璨,激情沸腾!随着象征中式九球最高荣誉的荆棘王冠杯被高高举起,北京昌平...

“小巨人”上市,”老生常谈”考验地方新智慧

发布时间:2021/10/20 新闻 浏览:245

上市不是中小企业“成才”的唯一路径,不上市有不上市的好处,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道路才是中小企业的追求。只有各方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明确了上市的优劣和禁忌,才能更好理解并用好用足资本市场。

最近,湖南、辽宁、广东等地出台政策,积极开展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支持相关企业登陆主板、科创板、新三板,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少人为此点赞,但也有少数人觉得是“老生常谈”。

自几年前“专精特新”概念提出以来,就有浙江余姚、江苏江阴、福建晋江等地对中小企业上市重奖的先例,尤其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上市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如何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上市、给“上市的旧瓶装新酒”,更加考验各地智慧。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突出。解决这一矛盾,要求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站在这一高度重新认识“小巨人”企业上市问题,各类市场主体更应主动适应新阶段的新变化,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不能“撒胡椒面”,要有所取舍,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那些“两高一资”企业、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精神相悖的企业,甚至已经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上的企业,即便财务数据再抢眼、税收贡献再突出、技术特色再鲜明,也不应纳入培育“小巨人”企业上市的范畴。中小企业必须明晰,上市绝不是“排队领大米”,而是在符合上市的必要条件下优中选优。

支持“小巨人”企业上市要防止一拥而上,避免“为了上市而上市”。近两年来,中小企业迎来一轮上市热潮。中信证券统计,2019年至今,有560余家中小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多数集中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取道境外的港股、美股上市,流通市值在数百亿元的“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超过八成。

梳理这些已上市的中小企业,多数主业特色鲜明,但也有极少数仅是依靠境外股市特殊的上市路径勉强圆了上市梦,企业自身的内功、主业和创新并没有太大改观;有的缺乏一技之长,依然只能靠刷概念、编故事、贴标签、忽悠地方政府补贴生存。这些“为了上市而上市”的中小企业带来各地的资源浪费,增加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也违背了“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的初衷,与国家培育“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的目标相距甚远,理应杜绝之。

支持“小巨人”企业上市不能全靠港股、美股等外部金融资源帮助,要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上市是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双向选择”,也是国际金融实力的比拼。即便是在新股发行注册制下,登陆资本市场也不是见者有份,更不是拔苗助长。过去防控金融风险的经验表明,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中国资本市场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包容性和普惠性。反过来看,任何已经或排队上市的中小企业必须对上市的成本、门槛、风险和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力争水到渠成。即便没有上市也不该气馁,上市不是中小企业“成才”的唯一路径,不上市有不上市的好处,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道路才是中小企业的追求。

从不“撒胡椒面”到防止一拥而上,再到优中选优,这些上市的新智慧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指引,也应对地方政府和证券部门有所启示。回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维度看,“小巨人”企业上市多点这样的“老生常谈”也无妨,只有各方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明确了上市的优劣和禁忌,才能更好理解并用好用足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