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海淀以“山园之美、科技之韵”赋能文物保护利用

新闻

庞各庄头茬西瓜开售 首批货源京东独家抢鲜上线 庞各庄头茬西瓜开售 首批货源京东独家抢鲜上线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头茬西瓜”也如期上市。作为网红爆品,庞各庄西瓜凭借糖度14度...

财经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大地 利安人寿:党建引领助力美好生活 健康快车增色皖东...

近日,为迎接4月7日“世界卫生日”,利安人寿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四附院”)积极...

海淀以“山园之美、科技之韵”赋能文物保护利用

发布时间:2023/09/13 新闻 浏览:100

刚刚闭幕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以“山园之美·科技之韵”为主题的三山五园体验展在首钢园区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在朋友圈成功刷屏。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西水磨公园开放、“清河之洲”亮相……今年是海淀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的收官之年,即将接受验收。以“山园之美、科技之韵”赋能三山五园文物保护利用,海淀区在京城西北绘就新时代的三山五园盛景。

循古

山水园林重现历史图景

圆明园绮春园东墙外,一路繁花。刚刚开放的西水磨公园,一条浅浅的河道,南北蜿蜒,石磨堆砌的汀步桥,承载着三山五园的记忆。

“文勘过程中,在绮春园东围墙处发现了一个宽约5米的双孔闸,正是当初圆明园内外水系交汇之处。”公园设计师吴田田告诉记者,西水磨公园所在地历史上水系丰富,万泉河水流湍急,当地人利用水力推动转磨,水磨村以此得名。

对着三山五园地区历史复原图、清代至现代圆明园复原图进行研究和对比,西水磨公园恢复了区域的历史水系。如今,河道重现,还特意修建了一座玻璃屋保护展示双孔闸,融入了同春院景区。

古树石磨、竹篱繁花、小桥流水……西水磨公园还原了三山五园地域历史风貌,成为连接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纽带。

又到初秋,三山五园园外园地区的两山公园,一眼望去,满眼禾绿花黄,乾隆笔下“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情景再现。

自2010年开始,海淀区结合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在园外园区域先后建成了北坞、船营、两山、中坞、茶棚、影湖楼等13个特色公园,一条36公里的三山五园绿道串起这些公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道十三园”。

京西稻,历史悠久,康熙就曾亲自选育稻种在三山五园地区试种。“一道十三园”众多公园都设计了稻田耕作景观,共恢复水稻田12公顷。河流在公园间穿梭,稻田与林带交织,“稻花香里说丰年”。

随着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三山五园间,古色古香的历史图景重现,续写中国传统园林之美。

融今

生态修复创建共享乐园

秋高气爽,这几天已经有不少市民赶早到“清河之洲”打卡了。

清河,是三山五园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河道,衔接山前山后,被称为海淀天然的“金腰带”。

“我们在河道北岸向北拓宽了10至15米,形成蜿蜒自然的岸线,将河道与北侧公园进行一体化生态治理,融合成一个全新的滨水公园。”海淀区水务局工程科科长王东东介绍,别看“清河之洲”才1.17公里长,总生态景观提升改造面积却达25公顷,并增加了城市服务功能,如游览服务空间“月榭芳菲”“眉轩花影”,演艺空间绿岛小剧场“水木长歌”等。“清河之洲”将于“十一”期间正式开放,届时这个复合功能的城市滨水空间将带动激活片区发展,成为海淀区核心地带城市更新的一个活力区。

阳光洒在平整的结缕草草坪上,进入9月,海淀公园2万多平方米的中心草坪又到了开放期。孩子们在草坪上撒欢奔跑,大人们或坐或躺,听着风声和孩子们的欢笑,享受宁静的时光。

海淀公园位于三山五园畅春园旧址,海淀区将之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目前公园内设有开放草坪2片、绿色帐篷区3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已占到公园总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让周边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帐篷露营的乐趣,亲近绿色、体验自然,共享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成果。

京西的水也活了起来。2022年,三山五园生态补水循环水网全面建设完成。以金河为轴,园外园片区生态补水循环水网恢复自然生态;以万泉河为轴,圆明园片区水网循环系统打造了亲水宜人的慢行走廊。近两年海淀区共治理河道23.3公里,优化、新增慢行步道43.1公里,缝合蓝绿空间433.8公顷,增加水面428公顷,市民与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四九城里中轴贯,三山五园西北蜒。三山五园保护利用,让昔日的皇家御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乐园。

未来

科技基因擦亮金名片

三山五园所在地——海淀区,是北京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三山五园地区的文物保护利用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科技基因。

服贸会上的三山五园没看够?可以到圆明园乘坐“圆明园720穿越飞船”。这是由海淀文旅集团与首望体验科技公司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今年8月刚刚推出720度胶囊屏幕、虚拟现实影像、飞行动感特效……沉浸式数字文化科技体验,让人们能够“走进”昔日万园之园中去游览。

一场内容更为丰富的“三山五园数字展”也将亮相正在建设中的三山五园艺术中心。该艺术中心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三山五园腹地畅春园西花园旧址上,主体已经完工,10月将进入展览实施阶段,明年上半年对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穿越时空”回看三山五园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除了用数字技术让观众“畅游”三山五园外,海淀区还强化科技支撑,正在建设“文物大脑”。目前海淀区计划在40处重点文物周边加装智能感知终端,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各个环节,实现文物保护管理的“全过程、全天候”。“文物大脑”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用,将成为最具海淀识别度的“文物+科技创新”亮点工程,形成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全国示范。

“2020年海淀区三山五园代表北京市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目前45项任务整体进展顺利,即将接受验收。”海淀区文旅局副局长柳阑介绍,在科技的加持下,“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越发熠熠生辉,为文物保护利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三山五园之外,在全市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手记

让文物保护利用更多维

恢复三山五园地区的水系,让历史图景重现;拓展三山五园的外延,惠及更多群众;建设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用新技术放大文物价值……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海淀区突出文物保护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突出文物与城市更新、科技创新、旅游教育融合发展,为三山五园写入时代内涵,为文物保护利用作出了更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