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4月起种植牙价格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保局26日介绍,4月20日起,本市将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此次综合治理运用服务降价、价格调控、耗材集采、信息披露等多种措施,口腔种植医疗服...
-
朝阳小营新添一处书香“打卡地”
既是企业文化馆,又是公共图书馆,新型文化空间补足社区功能短板。24日,位于朝阳区小营路25号的首开书院开门亮相。 走进巨幅线装书造型的大门,上下两层的书院空间跃入眼帘,设计处处有巧思。现场工作人员李...
-
回天首条商业步行街五一亮相
昌平回天地区的居民即将迎来一个逛街娱乐的新去处。记者获悉,位于回龙观核心区的首开LONG街将于今年五一开街亮相,6月30日正式开业,这也是回天地区首条商业步行街。商街将商业建筑与原本市政道路相结合,并通过...
-
北京市首家“类博物馆”挂牌
24日,北京市首家“类博物馆”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挂牌。市文物局透露,近期还将推动其他具备开放条件的“类博物馆”开放。 首家挂牌“类博物馆”的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收藏与“德”相关的400余块牌匾、...
-
释放数字经济引擎更强动能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
财经
-
“萌兰”运动场周边实行限时参观
北京动物园管理处26日发布公告,为保障游客安全,大熊猫“萌兰”运动场周边区域将实行秩序管控、限时参观,希望广大游客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参观游览。 近期,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受到广泛关注,“熊猫热”为...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与大兴区深入推动校地共建
3月22日下午,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带领多个部门负责人走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在校学生上了一堂大思政课,并参观校内设施,就校地共建等展开研讨。 王有国表示,学院与区法院、区劳动争议...
-
北京市正在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
《北京市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已于3月1日正式施行。24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立法主要内容。记者获悉,本市正在建设平均台站间距11公里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未来在地震发生后6到8秒可向公众发出预...
-
首都机场港澳台航线将大幅增长
3月26日零时起,首都机场正式执行夏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8日结束,共计217天。新航季港澳台地区航线将迎来大幅增长,较换季前增长超150%。 数据显示,新航季首都机场日均计划执行航班1137...
-
我国电商巨头”出海”版图加速扩张 助推...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进军”澳洲,字节跳动跨境电商业务进入东南亚……我国电商巨头“出海”版图加速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在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加快补齐人...
紧抱A股核心资产 外资加速”买买买”信心十足
发布时间:2023/02/04 新闻 浏览:21
近期,北向资金加速涌入,刷新了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多项纪录,增持方向上,仍是紧抱A股核心资产,瞄准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迅猛加仓。
外资人士表示,农历新年对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好年。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的前景较好,看好中国股票投资领域中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加速涌入
2023年1月,北向资金史无前例地加速涌入,单月净流入高达1413亿元,刷新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单月净流入纪录,遥遥领先2021年12月890亿元的净流入。
从增持方向来看,北向资金依然拥抱A股核心资产。近三个月,北向资金买入最多的是两大“顶流”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合计买入均超160亿元。此外,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金融板块个股,以及以五粮液、中国中免为代表的消费股均获得较多资金流入。
海外资管巨头旗下的中国基金同样瞄准“茅”“宁”加仓。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基金-中国A股机遇A(累计)人民币去年四季度连续加仓贵州茅台,在2022年11月建仓后,12月继续大幅增持茅台,截至去年12月末,持仓市值达11.78亿美元。此外,该基金2022年12月还增持了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外资和内资交易情绪一热一冷;面对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的态度也同样出现分歧。最近公布的公募2022年四季报显示,近期被北向资金狂买的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在去年四季度遭到公募基金大幅减持,贵州茅台四季度期间被卖出超百亿元,宁德时代被卖出超77亿元。不过,内外资在一些股票上也达成了一致,北向资金增持较多的中国平安、五粮液、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等,也是公募基金增持的热门股票,位列公募增持榜单前五十。
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同时,外资借道海外ETF,不断加仓中国资产。海外最大中国股票ETF——安硕MSCI中国ETF(MCHI)1月期间累计“吸金”超5亿美元。时间拉长看,去年11月初该ETF便呈现资金流入态势,截至今年1月底,已经累计流入近14亿美元。安硕MSCI中国ETF(MCHI)最新规模一路狂飙至92.8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6亿元。
“从1月22日开始的农历新年,对中国股市来说应该是一个好年。”德国资产管理公司DWS亚太区投资总监Sean Taylor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将比2022年明显好转。
外资乐观的底气来源于中国较强的经济增长动能。Taylor预计,2023年中国企业有大约15%的收益增长,应该能确保股市向好。同时,A股公司估值具有吸引力。
“我预计,从2023年第二季度甚至会更早开始,中国经济数据会向好。”Taylor表示,2023年,中国相关部门将推出系列措施支持经济,尤其是消费回升和服务业复苏将推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在推动投资,重点是扩大基础设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并有望增加对太阳能和风能的投资。城市化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瞄准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到看好的投资行业,外资在中国股票投资领域看到了结构性投资机会。威灵顿投资股票投资组合经理张博(Bo Meunier)认为,许多中国公司有望从与全球能源转型相关的强劲需求中获益,包括太阳能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参与者。医疗保健领域方面,二三线城市医院和医疗服务质量有望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中国国内市场的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此外,行业整合也将创造投资机会。例如,快递行业在完成大规模并购整合后,留下的企业利润率将显著提高。
在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看来,医疗、风电和光伏产业链在2023年同样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具体来看,2023年,医疗服务子行业和医疗器械子行业会有较大恢复。风电行业经过去年第四季度大幅调整后,估值具备吸引力。此外,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竞争优势,随着上游硅料产能扩张,硅料价格下降,下游的光伏装机有望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