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疫情唤醒哪些健康消费“新宠”?

新闻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

  • 百人会论坛2025|赛力斯段伟:重塑增程技术新标杆...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召开,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伟发表题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的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价值...

  • 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I双认证历史第一,问界M...

    在3月20日公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IASI”)评测结果中,问界M9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荣获G+/G+/G+/G超安全评级,成为历史参评车型中唯一获得G+/G+/G+/G最高等级的车型。 问界M9的安全性能...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出钱兴建的运河交回给巴拿马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同时频频提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甚至狂言要求...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长和天价交易更多细节曝光意大利家族接手成关键「...

    数据源:星岛日报 长和(001)上周出售中港以外的港口业务,套现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再有更多洽谈细节曝光。消息指,新买家以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当中最关键其实是TiL主席兼母企MSC...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疫情唤醒哪些健康消费“新宠”?

发布时间:2022/06/28 新闻 浏览:143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消费者提升对健康特别是对自身免疫力的关注。由此,居家健身热闹起来,直接带动了居家健身器材市场的火爆;同时,食品饮料行业也有了新变化。

居家健身器材销售火爆

“5月份我居家隔离一个多月,居家办公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我买了新座椅,还为居家健身添置了跳舞毯、小腿拉伸器、弹力带等器材;每天跟着刘畊宏的直播跳操,锻炼的次数由居家前的一周两次变成了每天一次。”北京市民小林对记者说,居家健身虽然无法完全取代去健身房运动,但随着习惯的形成,不仅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也丰富了居家生活,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起臂,腿抬高!腰间的赘肉咔咔掉!”4月以来,身穿短裤背心在家直播健身的刘畊宏火爆出圈儿。刘畊宏带动的“宅健身”热潮不仅吸引了诸多“刘畊宏女孩”和“刘畊宏男孩”,也让居家健身器材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浏览发现,健身设备的搜索热度大幅上扬,“健身”“瑜伽”等成为搜索热词。从品类上看,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细分化消费的需求更为强烈,如健腹燃脂的扭腰机、提高臀力的飞力士棒、锻炼腿部的美腿夹等备受欢迎。

数据显示,今年“618”预售期间,京东家庭健身器材整体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100%,家庭单双杠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405%,杠铃成交额同比增长140%,智能健身镜成交额同比增长300%。天猫榜单显示,Keep智能计数跳绳SR1销售超15000件,销售额突破180万元。

不仅在线上,线下运动用品销售也大幅增长。弹力带、跳绳、俯卧撑支架、杠铃片、哑铃片、跑步机、自行车机、椭圆机……记者在北京颐堤港购物中心的运动品牌器材区看到,产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据销售人员介绍,近期跳绳的销量非常大,一度供不应求。相比以往大型的健身器材,小体积、高颜值的居家健身器材更受年轻人欢迎。

以往,运动健身往往和减肥画上等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运动健身获得健康的身体和更强的免疫力。舒华体育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建认为,疫情防控时期人们的健身经历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健身文化。人们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居家健身后,会进一步接受这种健身方式,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家用健身器材销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数据显示,中国健身器材市场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为546.5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2年达到628.5亿元,2024年达到799.6亿元。

食品饮料行业呈现新趋势

疫情催生的大健康需求还体现为人们对食品饮料的选择发生了变化。

疫情使人们的“菜篮子”从线下的商超、菜市场挪到了线上,居家办公的白领习惯打开生鲜APP购买精致的轻食和口味丰富的速食,不能外出健身的人士网购零糖酸奶和燕麦减脂粥,年轻一代父母青睐纯天然的儿童食品……于是,“零添加”“功能性”“无酒精”“低糖”等成为消费者选择食品饮料时关注的重点。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认知的加深,食品饮料产品从营养成分到功能性成分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除低糖、低脂、低卡等成分创新产品外,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品类也在增加。

数据显示,2012-2020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占健康食品市场的比重从19.5%提升到22.6%。预计2025年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为11408亿元,同比增长5.6%。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今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爆火的饮料“小青柠”。去年9月,山姆会员店推出的小青柠汁饮料爆火,线上线下一度一瓶难求。此后有不少厂家纷纷跟进。今年,小青柠饮品迎来全面爆发。几乎是一夜之间,市面上的小青柠饮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快速席卷了市场。

全食展组委会主任王海宁对记者表示,从元气森林大火到无糖茶的销量暴增,再到今年小青柠饮料的火爆,折射出年轻消费群体对“吃糖过量”的警惕。甜度低的口味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减糖减脂的大趋势下,消费者选择饮料更加在意产品能否为自己带来低负担的感觉,健康型饮品迎来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