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规模跨区作业由南向北推进 疫情对小麦机收影响不大

新闻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家族营运并非美国公司

  资料来源:大湾区青年报 “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便翻“祖宗”旧帐,批评当年卡特总统将美国人...

  • 长和港口将由意大利亿万富翁家族Aponte接手而非美...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撰文:全宇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中一直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

  • 长和天价交易更多细节曝光意大利家族接手成关键「...

    数据源:星岛日报 长和(001)上周出售中港以外的港口业务,套现达190亿美元(约1482亿港元),再有更多洽谈细节曝光。消息指,新买家以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当中最关键其实是TiL主席兼母企MSC...

  • 反美商业胁迫中央重视商业公平环境

      撰文王涵 资料来源:资本平台 特朗普重返白宫,由原来的「孤立主义」走上「扩张主义」的道路: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州」、占领格陵兰、夺下巴拿马运河。地缘政治明显风险升温,各国企业也重...

  • 陸振球:中央呼吁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尽显大国度

    来源:香港财经时报 两会期间,中央提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事有凑巧,长和于本周二晚宣布以接近1500亿港元天价出售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业务予美国资产管理巨头BlackRock爲首的财团,当中包括巴拿马的两个港...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财经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

大规模跨区作业由南向北推进 疫情对小麦机收影响不大

发布时间:2022/05/29 新闻 浏览:224

小满之后麦粒渐满,小麦大规模跨区机收将从黄淮海主产区启动,并由南向北推进。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获第一季,做好小麦机收工作,强化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努力夺取夏粮丰收,确保完成今年稳粮增产目标任务,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夏收能否确保颗粒归仓?小麦收割机能否顺利跨区作业?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夏收损耗?记者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了采访。

农机转运是畅通的

5月20日,安徽宿州埇桥区昌乾合作社理事长武昌金率领36名农机手,驾驶36台大型小麦收割机抵达河南安阳,经过两天短暂调整,就投入了麦收作业。他们与安阳种粮农户签订了2万多亩小麦收割订单,预计5天左右就收割完毕。然后,他们将返回宿州收割小麦,再北上山东、河北,跨越千里,耗时近1个月。

我国冬小麦97%以上都靠机收,有30%需要机械跨区来收割。当前疫情严峻复杂,对农机上路、跨区作业带来一定影响。有的农机手担心突发疫情被隔离、被管控,跨区作业转运途中受阻、农机下田不畅,不愿意出门跨区作业。

在疫情多发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已经明确了保夏收政策。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各地务必及时打通堵点卡点,统筹调剂机具机械,分农户、分地块落实作业服务组织和机具机手,不能出现空白和死角。要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组织为农机手集中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推动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对联合收割机及其运输服务车辆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和抗原检测、属地登记备案等“一站式服务”,保障农机转运畅通。各地要开通公布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发生疫情县市的封控区、管控区,要发挥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迅速组建应急抢收队,开展代收代种等服务,做到应收尽收,决不因疫情漏收一块麦田。

有人说,今年高速公路上机收队伍明显少了,这也是事实。对此,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认为,小麦是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口粮作物,播种面积超过3亿亩。以前我国农机化水平低,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少、分布不均衡,需要长距离跨区机收实现均衡。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拉动下,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已达到157万台,投入“三夏”小麦机收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基本稳定在60万台以上,保有量充足。全国农机服务组织基本覆盖所有乡镇,各地农机分布不均衡逐步缩小,能够基本满足各地机收作业需求。

降低机收环节损失

小麦机收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损失最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2019年我国小麦平均收获损失率为4.7%。小麦机收损失高,不仅影响农民种粮收入,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减损就是增收,机收环节少损失一斤粮,农民朋友收成就多一斤,国家粮食安全就多一点保障。”刘宪说。

河北柏乡县金谷源合作社理事长常清多年来一直想方设法降低小麦机收环节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合作社小麦机收损失率已经从2018年每亩损失六七十斤,下降至2021年每亩损失十五六斤。常清介绍,降低小麦机收损失,首先要精准选择收割时间。他建议,制定修订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其次,在麦收前做好收割机的检修工作,确保收割机精准作业,降低损失。

“收割机制造技术不够先进也是造成前几年小麦机收损失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信息处副处长朱礼好表示,部分联合收割机零部件设计不合理,作业时损失率就比较大。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大型智能化收割机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小麦机收损失率。从实践情况看,当前亟需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着力推进粮食精细化收获,强化农机、农艺、品种的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

刘宪认为,农机手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是机收损失大的重要原因。一些新手操作不规范、不能因地制宜对收割机进行精准调试、收割速度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收割时跑粮漏粮。收割作业路径、掉头转弯频次、行进速度控制,也会影响小麦机收籽粒损失率。因此,要下大力气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培训,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机手规范操作能力。

“麦客”开展转型服务

随着联合收割机数量增加,农机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机作业收益下降是不争的事实。武昌金表示,以前机收作业收益高,1台60马力以上的小麦收割机收割一季能赚3万元左右,现在1台180马力以上的大型小麦收割机,一季作业也就赚三四万元。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会同农业机械化总站近日发布的《2022年“三夏”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服务价格和成本变化趋势调查报告》认为,今年“三夏”生产期间,预计小麦机收价格为每亩60元,较去年上涨了8元左右,同比增长15%。“三夏”机械化作业服务价格增长的主要因素为燃油成本和农机手雇工费用的增加,其次,原材料价格与物流成本的增长导致的机具及零配件购买维修成本的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麦客”为我国农机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仅靠农机作业提高收益难上加难。武昌金早在2006年就成立农机合作社,在继续开展农机作业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农机资源优势开展小麦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并租种3000亩土地种植小麦。

实际上,很多“麦客”见识广、能力强,不断寻求经营方式上的变革。他们或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或成立家庭农场,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麦客”变身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前景广阔。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涌现,促进了我国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朱礼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