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从中国到世界 金融助力品牌跨越

新闻

京东买菜“周末值得买”超值购 车厘子、草莓自由统统都有 京东买菜“周末值得买”超值购 车厘子、草莓自由统统...

中国人历来追求“不时不食”,在不同季节食用时令新鲜蔬果是一种饮食传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口干舌燥的时...

  •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路演活动于北京圆...

    近日,由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辰会投”)主办的国家 会议中心二期“共会世界之美”系列路演活动圆满收官。活动于 10 月 25 日、10 月 27 日、11 月 3 日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座全国一级会展中心城...

  •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 11月11日至12日,北京站

      西泠拍卖收官征集: 北京站 时间:11月11日至12日(周六、周日) 地点:西泠拍卖北京办事处,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近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 西泠春秋大拍、西泠(绍兴)拍卖、西泠网拍•艺是...

  • 2023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邀请您助力!

    它来了它来了,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来了!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与线上答题,为本区助力,作科普“答”人!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形式开展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好友实时PK答题、...

  • 国庆假期去哪里?City walk 城市漫步渝中欢乐行

    想要来一场不受拘束还有礼物拿的旅行,也想要来一场跟上网络热点的城市漫游,一切尽在重庆渝中! 不必远行,漫步渝中。 9月29日-10月8日沉浸式体验山城浪漫,在城市漫游里追赶网络热度,换一种旅游视角,融入...

  •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免费开放

    城市即展场,空间即艺术。昨天(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朝阳区CBD公共空间和海淀区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四个展场同...

财经

  • 海新域FA业务“亮剑”

    从部门成立到工作链路的打通,从服务模式的探索再到大信息、生物医药专场企业股权融资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新域”)FA事业部门用了不到四个月。 国资引领,五大亮...

  • 平安人寿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以“汇聚金融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旨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平安人寿...

  • 苍洱见秘境,艺术即生活

    大理半山艾迪携任萌潮流艺术展亮相,打造云南旅居风向标 艺术惊艳时光,美好恰逢其时——2023年9月30日,大理半山艾迪艺术示范区正式亮相,同期启幕的还有项目与青年艺术家任萌合作的“潮行之境·心动半山” 潮流艺术展。...

  • 助力商家生意增长,巨量千川双11好物节今年玩很大

    无论是头部商家还是中小商家,都要直面双11这场营销大考。随着新型电商业态的演进,抖音已经成为双11大促商家必争之地,这次抖音双11巨量千川助力商家提前备战,抢夺双11流量,赢战双11。 巨量千川作为商家双1...

  • 北京市文旅局首推京郊“乡村walk地图”

    (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次推出“乡村walk地图”,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重点,通过手绘地图形式,推介红色文化、历史印记、山水之间、探索乐趣、寻味乡村、艺术非遗6大主题45个乡村的徒步漫游路线。 地图...

从中国到世界 金融助力品牌跨越

发布时间:2022/05/11 新闻 浏览:76

传统品牌焕发生机,新锐品牌相继崛起,近年来,国内消费者越来越认可中国品牌。

事实上,在国货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的过程中,金融所发挥的力量不可忽视,一个规范、公开、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作用尤其关键。那么,金融是如何助力中国品牌创新发展的?

品牌知名度离不开金融市场助力

近年来,市场掀起一场“国货”热潮,中国品牌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比如,服装老品牌中国李宁借用新国潮焕发新的生机;美妆新品牌花西子借用中国元素不断推出新的爆品;即便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蔚来、小鹏等国产品牌也受到消费者青睐。

数据调研也对中国品牌的崛起作出验证。君智战略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受中国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提升等多因素影响,高达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影响力呈上升态势。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企业品牌建立的基础需要关注“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其中,知名度是一个品牌最基本的条件,而知名度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输血,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助力,尤其是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资本对于我国企业成长与品牌发展来说,一是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企业、品牌的成长速度,缩短了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时间;二是促进了企业价值发现与健康成长,资本集中于优质的投资标的,也会进一步助推中小微企业管理与经营体系的不断优化。”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指出。

机构资深从业者周国明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简单来看,资本的入驻可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在周国明看来,资本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增加企业可支配资金,加速企业各项底层能力发展;二是帮助企业规划发展路径,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及提供相应建议;三是为企业提供如客户拓展、高管推荐等增值服务。

资本市场发展全面进入新阶段

“中国品牌发展离不开一个个中小微企业的顺利成长培育。”陈雳指出。

一个个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背后离不来资本的助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统计,中国上市公司总数从2012年5月的2422家发展至当前的4700多家,年均增长230家;总市值也从24万亿元发展至如今的80万亿元,去年年底总市值一度超过90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新三板挂牌公司6932家,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达3.81万家(股份公司2.34万家),这两者主要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且绝大多数企业为民营企业。

“初创企业融资难仍然是我国金融市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来自于初创企业存在管理基础薄弱、经营风险较大、道德风险突出等因素,导致银行以及非银金融机构向初创企业发放贷款、投资的意愿较低。”陈雳指出,注册制改革帮助更多满足上市条件的中小科创企业实现了直接融资。

事实上,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在10多年来历经多次改革,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科创板、北交所相继设立并推行注册制以及新《证券法》的实施。

2018年11月,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传出,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设立,为创新、创业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2021年11月,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彼时,业内指出,至此,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全面进入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历史新阶段。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随着注册制的实施,新三板的改革,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推出以及四板市场制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跻身资本市场,丰富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

在陈雳看来,创业板更倾向于支持创业型、成长型的企业,行业分类较广,大多数新上市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科创板则聚焦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国家战略领域行业,同时科创板在盈利方面也适当放宽要求,使得高速发展、具有一定行业地位,但短期无法实现盈利的科技创新企业,有机会在科创板实现上市;北交所则服务“精专特新”的中小企业,更重视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

其中,北交所的设立为国内众多更小、更新、更早的中小企业上市打开了资本之门,助力它们走向成熟。

从8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首份年报“成绩单”来看,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68.9亿元,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3.8%。88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盈利,盈利面达99%,充分体现出中小企业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为适应现代金融的发展,我国在2018年改革并完善了金融监管框架。彼时,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两个机构整合成一个机构。至此,我国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框架正式确立,概括为“一委一行两会”,即金融委、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

此外,我国还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法治化水平,新《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生效。业内人士指出,在探索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之路。比如,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强化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同时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如今,中国投资者数量超过2亿,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港交所遥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创造了成长、壮大的土壤,也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中国企业抓住机遇逐渐走向国际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有69家公司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中国大陆(含香港)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二年居首,达到135家,比上一年增加11家,加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

从世界500强的发展来看,大品牌更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走出国门,并购、整合等手段的应用较为频繁。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促进中国企业出海的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

据全球化智库报告显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出现大量的投资并购机会。中国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位列全球第二,并超过同期吸引外资水平,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2018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解决制约对外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202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近40%的形势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逆势增长,达到15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份额的比例达到20.2%,占比较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