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届永定河马拉松赛下月开跑
记者从北京冬奥公园了解到,公园内的北京首条全封闭马拉松路线将于4月22日迎来2023首届永定河马拉松赛。比赛路线途经马拉松大本营、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莲石湖公园、首钢园、滑雪大跳台、新首钢大桥等核心景点。...
-
海洋馆送两尾中华鲟回长江
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21日上午,北京海洋馆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启“鲟梦中华 守护长江——2023中华鲟保护再启航”活动。活动将送两尾子一代中华鲟回到荆州中华鲟保护基地参与产卵,助力中华...
-
自然博物馆邀观众领略树文化
21日,“一树花开·中国树木文化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110余件“木”展品,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树木文化。 步入展厅,仿佛走进树木的世界,110余件展品通过“识木”“用木”“崇木”“惜木”四个部分,多角度展示中国树...
-
大兴瀛海入市两宗共有产权房用地
近日,本市土地交易市场大兴分市场公开挂牌出让两宗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权,将用于建设共有产权住房,未来销售均价2.9万元/平方米。 此次入市的两宗地均位于瀛海镇西侧,京台高速公路以西,共包含5个地块,总用地...
-
盛会育人才“服务”惠长远
周末夜晚,世园公园3900盏花灯点亮,游人纷至。高峰期,上万人次的大客流南来北往、汇集于此,园内却秩序井然。 “经过世园会大客流的考验,我们建立了高峰勤务专人负责制并形成了常态,遇到大客流都能从容应对...
财经
-
北京消费季小吃文化节启动
(22日),2023北京消费季春歌京点小吃文化节在万丰小吃城启动。正阳门饭庄、翔达南来顺、全聚德中轴食礼、三元梅园等16家品牌带来百余种招牌小吃,首批“百姓日常喜爱的北京小吃”榜单也同步发布。 活动现场,不...
-
古风运河生态水岸将现东五环
东五环附近,通惠灌渠治理工程近日启动建设。明年,融合生态、文脉、商业的滨水空间将重现运河商业文化场景。 高碑店附近的通惠灌渠,挖掘机轰鸣作业,岸边已经挖出了坑槽,沿岸布置了施工围挡。接下来,通惠...
-
西城区试点培养基层治理“诸葛亮”
在高洋的办公桌上,两份文件特别显眼。一份是今年金融街街道邻里节的筹办计划,一份是新文化街五四青年节活动的方案。“我是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中央音乐学院社区的社工,现在正处于培训阶段,街道的重点活动、项目我...
-
2023年京考调剂20日起报名
北京市人事考试通用平台昨天(19日)公布2023年京考首批进入面试名单与调剂职位表,调剂报名将从今天正式开始。 首批参加面试人选未达到招考公告公布的面试比例人数的招录职位为调剂职位,将采用调剂的办法补充...
-
以“邮”为媒话党史 牛街街道枫桦社区打造邮票特色党...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以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和“红墙先锋工程”为契机,依托“楼院+”党建项目,对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侧墙宣传栏、休闲座椅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邮票为载体,以“邮票上的党史”为主题打造邮...
“淘宝式过年”描绘“年货经济”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2/02/09 新闻 浏览:98
虎年春节,年味正浓。如今大包小包拎年货回家已成为过去式,随着网购的普及,春节照常配送成为大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网购年货寄回家,人未到礼先到,宅家看世界,年菜次日提……花式“春节不打烊”服务,开启了“年货经济”新图景。
业内指出,“淘宝式过年”赋予了“年”新的内涵和味道: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别样的年味与欢乐;另一方面,新的服务模式也正在推动形成新的年俗文化,为提振春节消费、激发内需开启新的空间,增添新的活力。
消费者热捧新年货
传统佳节消费添新意
“今年春节呈现出几个比较明显的新消费趋势,既有冬奥热、虎年这样的新热点带来的新年货,也有像春联、食品这样的常规年货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而推出的‘新品种’。”淘宝春节营销负责人曾妮表示,年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年俗的变化。
据悉,洗地机、大厨预制年菜、滑雪服、剧本杀、低卡零食、春节手机壳、创意春联、年宵花抱抱桶、虎头帽和宠物新年衣服,登上了淘宝发布的“虎年春节十大新年货”。
其中,带“虎”的商品成交均有大幅提升:虎年春联、虎年卫衣、虎年包包、虎头帽等商品的搜索量,环比涨幅均达到500%;“虎年”主题的手机壳平均每天卖出25.7万个,山西一家做虎头帽的淘宝店销量比往年增长了300%。
虎年春节恰逢北京冬奥会,“10亿人上冰雪”也让冰雪运动成为最时髦的冬季活动,带动滑雪服、滑雪板等装备的销售额同比翻番。
传统年货的“新花样”也不少。如今,人们更希望轻松拥有过年仪式感,于是洗地机成了家庭大扫除担当,大厨预制年菜受到消费者“热捧”。
“春节不出游,但要吃遍大江南北。”丰收日电商负责人刘倩介绍,今年其店铺年夜饭预制菜销售增长了三倍,因菜色更多元丰富,尤受70后、80后消费人群的青睐。
《2022年淘宝年夜饭报告》显示,今年预制菜发展很快,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方便、丰富、美味的年夜饭预制菜成为除夕夜首选。其中,红烧肉、酱鸭、佛跳墙、清蒸黄鱼、蒜香仔排、大闸蟹等肉菜类预制菜最受欢迎。
中国农科院加工所预制食品科研人员刘云鹤表示,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每年以20%的增速发展,2019年产值达2400亿元,2020年升至3400亿元,预计到明年能达到5000亿元。经恒生发布调查发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城镇化、小家庭化、单身经济、“懒宅经济”以及“高效率生活”,都带来了新的家庭餐桌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网购年货代替了‘提前囤年货,人肉搬回家’,‘淘宝式过年’成为一种趋势,过年方式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
不只卖空更要卖好
电商助农兴农成果丰
浙江衢州乌溪江畔的鲟鱼养殖加工车间内,当地从事鱼子酱生产的村民方琴和村民们在紧张地忙碌着。“衢州的鱼子酱让我一年能挣到6万到8万元,不仅可以给自己买衣服、给孩子买玩具,还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方琴说道。
方琴所在的浙江省衢州市石室村已被列入天猫年货节“卖空100个乡村计划”,她和工友们手中的卡露伽鱼子酱在几天内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抢手美食。
在2022年天猫年货节期间,“卖空100个乡村计划”一天推荐一个省的特色农产品,重点覆盖23个省级行政区、110多个县域的农产品,包括查干湖的胖头鱼、海南三亚的凤梨、浙江舟山的海鲜、新疆阿克苏的苹果等。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天猫年货节“卖空100个乡村”重点项目一头连接着田间地头,一头连接着数亿消费者,不仅解决了“滞销”“卖难”的问题,而且还能实现农民“卖好”的期望,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一个好年。
农产品、特产卖出去了,不少村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返乡就业。以方琴所在的衢州石室乡为例,鱼子酱产业带动了石室乡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有近200名村民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加入养殖合作社,实现收入大幅提升。
近年来,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持续在助农上下功夫。2020年5月,阿里巴巴成立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整合淘宝、天猫、盒马、淘菜菜、阿里云等20多项涉农业务能力及生态力量,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与数字化治理。目前,阿里数字乡村已与全国150多个县域展开深度合作。
2021年5月,阿里巴巴又推出“热土计划”,宣布从产业、人才、科技三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平台的生态、技术力量让农村特产都“有名有姓”,让农民因“品牌农业”享受更多红利。
春节电商服务“不打烊”
消费又添新动能
宅家看世界、年菜次日提……淘宝以“不打烊”的服务,为人们提供不一样的春节体验。
1月24日至2月8日,20万淘宝天猫商家在春节期间照常发货,覆盖全国95%的城市。除此以外,淘宝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春节不打烊”服务。
全新过年体验的背后是电商应消费者需求而做的改进。春节期间,菜鸟创纪录地投入15万人,其中,菜鸟驿站有超过10万人春节值守,保障了淘宝天猫包裹送货上门。正是他们在岗位上的坚守,让消费者感受到浓浓年味的“新鲜”和方便。
业内人士认为,种种新迹象表明,春节从一个所有人暂停的状态,已经迈向一个人们需要更多服务的状态,而淘宝等电商平台就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助推器。
“淘宝式过年”提供的花式“春节不打烊”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过年的新方式。“2022年的春节,虽有疫情,但亲情团圆的主题更浓郁了,同时也出现了追冬奥、剧本杀等新年俗。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与文化供给,也为新年俗的形成提供了创新的土壤。”魏鹏举表示。
上述变化也为年货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使春节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契机。同时,“淘宝式过年”等新风尚的兴起,进一步开启了节日消费更大的增长空间,也成为各部门施策的发力点。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节消费促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指导淘宝等电商及相关企业举办了“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该活动于2022年1月10日(腊月初八)开启,一直持续到2月7日(正月初七)。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于春节前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从打造线上节庆消费提质升级版、有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乘势而上扩大居民冰雪消费、大力提升文旅休闲服务供给等10个方面部署,强调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分析认为,传统节日时点,各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促消费政策和活动,叠加电商平台的积极探索和服务保障,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节假日消费的期待,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