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明年“双碳”路径敲定 多部门绘就“施工图”

新闻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五开拍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

  西泠拍卖2022年度线上线下全年总成交额逾20亿元,继续以学术气质、文化视野,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

  •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 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北京共享单车开启车锁“超轻音”模式,保障学子安静参考。 美团单车对学校考点等区域周边单车车锁设置语音静音,或降低播报音量,在重点点位派驻专人值守,及时调度清运车辆。 哈啰单车开锁和关锁环节语音播...

  • 北京第四实验学校开建 将于2025年12月竣工

    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学校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西片区,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十二年建制学校。 规划显示,学校新建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

  • 北京城区供水已超去年最高日供水量 夏季高峰供水保...

    记者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了解到,近日随着高温天气到来,城区日供水量逐渐攀升,已超过去年最高日供水量,城区供水由常态运行转为高位运行状态。市自来水集团已开启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模式。 6月5日,北京城区日...

  • 北京市5.8万余名高考生7日上考场

    (7日),北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上考场。今年,全市共设18个考区,100个考点、2029个考场。 开展防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是今年考试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现手机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

  • 高考|北京各考点开展演练完善考务细节

    (5日)探访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时了解到,该校考务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仍在不断完善细节,以便给考生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考试环境。 一进校门,记者看到,校园内红色遮阳篷已搭起。“特别提醒”板格外引人注...

财经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月底亮相

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设计玩具展览会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300余个潮流品牌将集体...

  • 去年以来北京警方侦破环境领域刑案190余起

    (5日)通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破坏耕地、非法开采、非法排污等类型案件得到了有力遏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去年以来,非法倾倒垃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几类案件仍相对高发。...

  • 平安人寿400服务热线,快速解决您的难题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科技化”“智能化”的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Ai、智能语音助手等横空出世,并深受大众好评。各大金融机构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向数字化转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简单...

  • 5月北京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5万人次

    随着我国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加之3月底新航季开启,目前,北京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量保持在2.1万人次左右。5月,出入境旅客总量达65万人次,比4月增加19%,其中大兴机场口岸5月出入境旅客量突破10...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举办“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新...

    5月30日,正值2023中关村论坛主会期落下帷幕之际,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协同中信金控投行子委在中信大厦隆重举办“携手新...

  • 营造“森林+田园景致”休闲空间 12公里上庄绿道开放

    古香古色的亭子、层峦叠嶂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小路、鹅卵石岸的溪流……1日,海淀区上庄镇上庄绿道正式开放,这条沿沙阳路两侧建设的12公里绿道,为市民营造了“森林+田园景致”的休闲空间。 沙阳路是本市“十五规划...

明年“双碳”路径敲定 多部门绘就“施工图”

发布时间:2021/12/22 新闻 浏览:133

从2021年“1+N”顶层设计的颁布,到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再到近日多部门陆续亮出“施工图”,2022年“双碳”工作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从释放的信号来看,新的一年,更强调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储能产业发展的同时,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保供能力建设将加强。同时,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将对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多产业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完善碳排放“双控”相关配套细则。

多部门亮出明年双碳“施工图”

“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近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双碳”工作的要求,去年是定目标、提要求,今年则是把方向、控节奏,要“先立后破”。

“这些论断是对前期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式停产的纠偏。”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认为,要充分认识双碳的长期性与系统性,正确处理双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双碳要服务于经济增长。

思路已经明确,近日多部门密集部署,提出具体举措。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计划。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2022年要落实中央企业“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建筑、交通、建材等领域节能降碳。探索央企利用林业碳汇资源合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则提出,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确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

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作为“双碳”重要领域,能源行业将迎来深度变革。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变化主要是提出了处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关系的科学思路,基于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了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并强调了现阶段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煤炭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及消费国,煤炭约占能源保有储量的89%。目前,我国每年开采的煤炭资源60%用于发电领域。同时,在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50%左右都是煤电。

今年以来,煤炭、电力供需偏紧,部分省市一度拉闸限电。“这也凸显了近中期煤电在电力保供中的主力位置,可再生能源不管是从发电量和稳定性来看,目前在能源体系中都还不具备替代能力。”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判断,“十四五”时期,煤电规模及发电量有新增空间为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争取时间。后续要深挖存量煤电节能潜力,进一步削减落后煤电机组。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方式,增加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2022年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也明确,新的一年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改造,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储能产业,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加强油气、煤炭等储备能力建设。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首提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原料用能就是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产品在转化为原料的过程中,并非100%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一般是20%排放,80%转化成原料。但是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统计上要分开计算,管理部门要考核,这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毛涛表示,该政策在现有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模式下,对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原料用能进行“松绑”,不是一味地“堵”,而是注重“疏”的作用,为企业新增用能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原材料价格,保障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此外,本次会议明确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转变突出了碳排放在能源革命过程中的总领性。

“能耗‘双控’是为了控制排放的增长,如果电力的增量部分来自绿色电力,那么不仅不需要限制,反而应该越多越好。”袁家海认为,这次政策明确未来的考核不再是单独的用能总量,而是考核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对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地方加大新能源规划开发和消纳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通过创新来提升技术、改进工艺,加快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表示,向碳排放“双控”指标的转变不仅能推动节能改造,还能促进前端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变,推动解决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脱节的问题,有利于精准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增长和非化石能源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能源保供,避免能源短缺引发社会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完善碳排放“双控”相关配套细则。“当前我国碳排放口径的核算还比较粗略,相关的标准等体系还有待完善。”袁家海建议,下一步在原料用能“松绑”、碳排放“双控”等方面要出台更为详细的政策,建立一套科学的算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