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2021年粮食生产形势怎么看 干燥储存关乎粮食安全

新闻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保险互联网营销不可随性

“2023增额寿榜单!内行人只推荐这三款!”“虎年保险榜单闭眼入,不踩坑!”“人生7张保单,你配齐了吗?”……...

  • 夜经济提质升级之路如何走

    夜幕下的四川阆中古城光影璀璨,以南津关古镇、嘉陵江江面为舞台,不同主题的场景接续变幻,呈现出一幅鲜活的“蜀味”画卷;在北京,亮马河游船旅游开启首航,夜色中划出一道光影闪耀的风景线;在安徽黄山,徽州古...

  • 电、光、锂“新三样”走俏海外

    3月17日,在深圳盐田港码头,150辆比亚迪唐EV汽车顺利完成报关手续后,通过集装箱运输的方式驶向挪威奥斯陆,供给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电(新能源汽车)、光(光伏产品)、锂(锂电池...

  • 构建数字经济“朋友圈”,天融信将持续扩容

    3月30日,天融信科技集团主办的“势在·人为”融信天下合作伙伴大会2023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天融信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方面与合作伙伴在26大行业,300多个细分领域达成了合作,全行业营销、全区域覆...

  • 北京:老旧铁路桥涵洞变身“元宇宙时光隧道”

    (28日),位于京哈铁路沿线的“元宇宙时光隧道”正式亮相,成为继“元宇宙森林”、“双生之树”等之后,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又一处“数智”打卡地。 “元宇宙时光隧道”位于尚8国际广告园内,原为双井辖区京哈铁路沿线桥梁...

  • 北京石景山启动建设城市新青年社区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近日启动,该项目由石景山区政府与市保障房中心合作投资,是石景山第一个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盘活农工商存量房屋的试点项目。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营,可提供房源...

财经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用电量攀升 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元”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所在。近期用电量、用电报装数等一系列电力相关数据显示,多地中...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稳中求进促发展 提质增效强信心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 2022年财务数据摘要(人民币): • 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 • 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利息净...

  • 规范“消”字号产品市场需多方共治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案件办理过程中,检测机构出具的定量检测报告是行政监管和检察监督的有力依据,但获取报告却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面对的工作难点。 ...

  • 2025年北京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250万千瓦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到2025年,北京市将实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左右的目标……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制定...

  • 去年147家国企混改募资近千亿元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度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市场运行报告显示,去年共有147家国有企业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总额995.65亿元。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项目增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

  • 大兴国际机场开启夏航季

    从26日起,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动2023年夏航季航班计划。本航季将持续至10月28日,共计217天。夏航季计划开通国内定期客运航线147条,陆续新增2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包括北京大兴至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大阪、东...

2021年粮食生产形势怎么看 干燥储存关乎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1/10/28 新闻 浏览:106

目前,秋收已进入尾声,多地正开展秋冬种。农业农村部宣布,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看待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怎样确保粮食持续稳产?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增产来之不易

连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农技部门协助当地农户组织调度收割机到田间,秋收顺利完成。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毓龙说,今年全区收获秋粮15万亩,亩产较去年增长6%。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今年夏粮、早稻双双丰收,秋粮继续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十八连丰”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影响和农资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今年春耕以来农资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攀升。据统计,前三季度,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复合肥出厂价同比分别涨了25.2%、30.1%、23.7%和21.3%,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做好2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下达和发放工作,缓解农资成本上涨的影响。前不久,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每斤比上年提高了2分钱,也给种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全国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河南、山西、陕西秋粮因严重洪涝或干旱而减产,但其他主产区秋粮多数增产,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增产较多,算总账全国秋粮是增产的。具体来说,有三个因素:一是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二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光温水匹配较好,单产提高;三是全国农业受灾程度总体轻于常年。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市场总体平稳

眼下,农业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今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7200万亩,建设退化耕地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区200个,开展综合治理面积280万亩。各地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5.8万个。

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制作并发布优质专用水稻种植电子地图,引导用粮主体实现“按图索粮”,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标准化的皖粮基地,今年全省优质专用水稻占播种面积的63%。

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前9月均价每百斤129元,同比高出6.2%,粮价总体上涨有限,且主要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目前,南方一季稻丰收上市,品质有所提升,市场购销两旺,价格高开后回落趋稳;小麦收购旺季基本结束,国庆假期后价格略有上涨;玉米开始陆续收获上市,市场流通粮源充足,价格较前期有所下跌。

“在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关键还是供需基本面牢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看待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形势好。夏粮早稻秋粮均增产,保供稳价有坚实基础。二是储备调控能力强。稻谷、小麦库存保持较高水平,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储备调控和应急供应有保障。三是市场各方预期稳。加工企业购销总体有序,老百姓对粮食安全心里有底。

隐忧不可忽视

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影响。潘文博介绍,这造成秋收进度放缓和成本增加,有的农民需要把轮式收割机改成履带式,有些需要人工抢收。黄渤海地区反映,今年机收玉米1亩地增加成本50元至100元。持续降雨不仅影响秋收,更影响秋种,由于土壤普遍偏湿,腾茬整地困难,冬小麦播种受阻。有的可能会错过播期,有的会加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

此前,山东滨州遭遇持续降雨,秋收秋种明显受阻。眼下,滨州正采取措施加紧秋冬种。在滨州邹平市明集镇整地播种现场,农技人员介绍,当前晴好天气有利于土地散墒,轮式机械可大规模下地作业,秋收已基本结束,最晚在立冬前可完成秋播。

“压舱石”虽稳,但隐忧也不可忽视。根据中国农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近年来西南等地一些原本是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省份已成为粮食调入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表示,稳住粮食生产一方面要向规模化、专业化要效率和收益,另一方面要围绕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推动实现优质优价。

高强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是紧平衡。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人工、土地等成本增幅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未来我国粮食增产的核心仍是种子和耕地。对种子而言,要推动种业创新。加大粮食作物种业的研发力度,强化种子高产、抗病、抗寒和抗倒性。对耕地而言,要提升地力。近年来,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东北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应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投入标准,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