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智享未来出行 问界M9护航天津夏季达沃斯豪华出行
日前,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正式开幕,全球精英汇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盛会中,百台问界M9作为大会接待用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全球嘉宾提供全方位的接待保障。从前期的筹备到论坛期...
-
千人竞逐“红气球”,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
5月25日,山西省高校新区(山西大学城)热闹非凡,2025“红气球挑战赛”(晋中站)在此鸣笛开赛。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一起红气球,快乐学急救”...
-
火热报名中!5月22日·北京亦庄,邀您共赴2025财能...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地缘政治风险高企,AI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各领域发展范式。亦庄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优秀的CFO们以破局者之姿,不懈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 为进一...
-
装修小白抄作业!2025瓷砖胶十大品牌谁是贴砖界的 ...
新房装修,防水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琳琅满目的瓷砖胶市场,不少业主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瓷砖胶十大品牌”的概念满天飞,让人既心动又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剖析,带你走进“瓷砖胶十大品牌”的真实世界,...
-
赛力斯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 同比增长58.9%
3月31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2024年公司经营活...
财经
-
意大利亿万富豪家族才是长和港口业务未来营运者
来源:信报 长和(00001)天价出售港口业务,备受全球关注,坊间不断议论长和这次出售旗下80%港口业务予贝莱德为首财团的天价交易。 本报最近收到可靠消息,这宗交易得以谈成功,最关键的其实是TiL主席和MS...
-
兴安产安心选! 兴安盟“绿品出塞”系列消费帮扶进京...
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绿品出塞”消费帮扶金字招牌,依托产地仓—销地仓联动建设,针对北京市场销售端,为持续叫响擦亮“兴安产安心选”兴安盟农畜产品品牌,切实推广兴安盟生态农畜产品,自2024年9月份以来,...
-
2024 CFS专访米思米董事长徐少淳:AI赋能非标件制...
在7月26日圆满落幕的CFS 2024第十三届财经峰会暨Amazing 2024创新企业家节上,AI技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成为了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米思米作为全球知名的工业零部件供应商受邀参加此次盛...
-
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
2024年7月25日,由招投标供应链品牌推介平台主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工程管道管材评价推介活动圆满结束,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工程管道管材综合实力供应商百强”榜单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旨...
-
共建医美行业合规生态圈|华熙生物2024医疗美容机构...
6月26日,华熙生物润致「2024医疗美容机构合规增长运营会·北京站」顺利举行。华熙生物合规会旨在推动医美行业的合规化运营,确保医美机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会议通过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医美...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发布时间:2023/01/04 财经 浏览:22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问:如何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2023年经济走势如何?
答: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120万亿元。这样的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下取得的。综合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等指标看,我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非常突出。
从更长时间跨度看,过去5年,我国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实现年均5%以上增长。过去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一是发展更有基础。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拥有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巨大市场潜力、强大经济韧性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二是动能正在集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持续显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将不断释放强大动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是政策继续发力。经过应对各种冲击挑战的实践,宏观调控举措更丰富,政策储备工具更充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五大政策组合,把握好六个“更好统筹”,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我国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问:新的一年,如何用好用活宏观政策工具箱,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答: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灵活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稳定物价总水平。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跨年度政策协调衔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2023年持续释放。
三是坚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改善提振预期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短板、加固长板,着力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强化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应对超预期冲击的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动出台新的政策举措,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问:2023年在促消费、稳投资方面有哪些实招硬招?
答: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一是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改善消费条件。强化停车设施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充电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
三是创新消费场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拓展购物体验。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着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强化对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项支持力度。
二是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难事急事。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各项工作,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释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效能,促进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督促指导各地方不断完善项目储备机制。
三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通过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支持民间投资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问:如何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权限和方式,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继续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
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细化落实工业、服务业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切实减轻相关行业领域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负担。加强大宗商品监测预警、强化市场供需调节,加强用电保障。
四是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加快推进涉政府产权纠纷专项行动,梳理重点案件推送地方挂牌督办。发挥好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作用,围绕重点案件指导地方抓好落实,及时宣传推广各地产权保护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五是抓好民营经济先进地方示范带动。激励地方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推出务实举措,及时发现和总结地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做法。
“向上向好”,是全国人民对新一年中国经济的期待。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中国经济将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